返回

第234章 良家子!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个事情。

    自己现在手里面加上《绿皮书》的稿费,有了五千多块钱。《红河谷》和《山高水长》的剧本费,万方也给了刘一民。

    加起来,又有了小七千块钱。

    还有不少的睡后收入没有结,《家园三部曲》的后两本还没有开始印,等印了之后,又是一大笔的稿费收入。

    傍晚的时候,刘一民和朱霖正准备吃饭,《燕京文艺》的周燕如和章德凝来了,自行车上驮着读者来信,见到刘一民就笑的合不拢嘴,恨不得来一个同志式的拥抱。

    周燕如爽朗豪放的声音在四合院里面回荡:“一民,这个月我们《燕京文艺》的销量达到了百万册,全靠《山高水长》这中篇。

    可惜要是在去年12月份发表的话,今年的中篇奖又跑不了你。这是你书房?我进去参观参观?”

    朱霖从厨房出来,周燕如“咦”了一声,注意力又被朱霖给吸引了过去,暗道好一个漂亮的姑娘。

    拍了拍刘一民的肩膀:“这位女同志是!”

    “老周同志,你们吃饭了吗?一起吃点?”刘一民问道。

    周燕如和章德凝高兴地在厨房跟朱霖聊天,刘一民悄悄的到书房,将自己的稿子给收了起来。

    等聊完,老周同志到书房一转,看到桌子上没草稿,吃完饭一脸惋惜的离开了。

    《人民文艺》一百五十万册的销量,《燕京文艺》将近百万册。如此销量,相信到时候单行本的销量也不会差。

    往年文学界这个时候,最受关注的事情就是中篇奖和短篇奖,今年备受关注的则是茅盾文学奖。

    茅盾的地位和以及是第一次设立长篇文学奖,再加上最高的奖金,让整个文学界已经将茅盾文学奖视为最高级别的文学奖项。

    很少有人知道,此时茅盾同志已经躺在了医院里面。

    韦涛告诉刘一民,茅盾整理完自己的回忆录之后,就开始发烧,刚开始还强撑着不到医院,后来越来越严重,才到了医院。

    医院里,刘一民和夏言、曹禹等人站在茅盾的病床旁边,刚来的时候,韦涛还在帮忙做着回忆录最后的删减和修订工作。

    “还把你们给惊动了,一民,徐驰的文章我看了,我这个老乡在报告文学方面,是写的越来越炉火纯青了。”

    茅盾和徐驰的家相距二十多公里,两人交往的时候,一直以乡友自居。

    在病房里,茅盾的情绪很稳定,仿佛已经越感到了自己的生命即将走到尽头,已经让韦涛代为执笔,留下了遗书。

    茅盾给大家讲着自己年轻时候的事情,讲到自己到日本的事情时,稍微顿了一下,日常的细节没有再继续讲。

    在回忆录里,茅盾对这一段的事情,也进行了回避。

    “一民,你的棋好好练一练,说不定什么时候,还要找你下!”

    “我等着您!”刘一民笑道。

    走出了医院,茅盾还在关心着茅奖的评选工作,作协评选的最后名单还没有确定下来。

    曹禹和夏言回去的路上谈兴不高,在几人当中,茅盾的年纪是最大的,看着病床上的茅盾,两人心里面都不是滋味。

    夏言没有回文化部,而是去了作协一趟,去问问评选的工作进行的到底怎么样了。

    曹禹和刘一民回到人艺,继续盯着排练的事情。晚上曹禹带着刘一民来到了木樨地的公寓,他想看一看刘一民写的散文。

    吃完饭,两个人就坐在了书房里面,你一句我一句的聊了起来。

    “散文行文不疾不徐,你觉得散文是要先得到读者的认可,还是作家本人的认可?”曹禹拿着草稿问道。

    “老师,我觉得应该先得到作者自己,不同于散文,散文是作家的第一人称叙事,在一定程度上,带有孤芳自赏的性质。先得到自己的认可,另外才是读者的认可。”

    散文读者喜不喜欢,刘一民觉得跟作家本人的名气关系是极大的。

    有名气的作家,放个屁都有人研究研究,这个屁对文学界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