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不得志的农村青年高加林,本来是老师,却被大队书记的儿子顶了工作,只能回到地里面劳作。
苦闷之下,一名叫做巧珍的农村女孩儿闯入了他的心里面,让他振作起来,并开始了写作之梦。
后来高加林得到了到城里面工作的机会,遇到了城里面的同学黄亚萍,黄亚萍接受过教育,两个人可以谈天论地,让高加林觉得自己找到了共鸣。
跟农村的巧珍相比,高加林选择了黄亚萍。
可惜因为被人举报到城里工作的程序不正当而丢掉了工作,再次回到了农村,但此时物是人非,巧珍已成他人妇,不过依然为了高加林,跑去求人给他安排当老师。
崔道逸说道:“其实在我看来,这篇已经非常出色了,一民,你觉得呢?”
“确实非常好,写出了感情的真挚和年轻人的迷茫彷徨,也告诉我们,不要一味的望着远处的目标,而错过身边最重要的人。写出了农村青年渴望走出黄土的不甘,理想和现实交织的痛苦。
巧珍的悲剧以及在感情中的依附地位,也是对咱们传统的道德观念的批判。”
“一民,我记得你以前就是老师吧?”蒋子龙问道。
“嗐,我就是个队办老师!”
陆遥还是愁苦地说道:“还是觉得有点不对劲!”
“不对劲是因为你觉得高加林回到农村必然不甘,这种连串打击到最后终于回归黄土高坡后的情感转变的不激烈,情绪没有完全爆发出来!就像是要来一场暴风雨,但是写的像是小雨,是不是?”刘一民说道。
“对对对,就是这个意思,我觉得这次事情,对于高加林这名年轻人来说,不啻于是一次脱胎换骨的改变。”
陆遥连忙说道。
“找到问题就好办了,找到问题解决问题。”
三个人给陆遥出了很多主意,直到陆遥将这里改满意了,才激动地搂着刘一民,说着一些感谢的话。
走之前,刘一民又给陆遥提了一个建议,将他的书名改为《人生》,目前他的这本名字还不是《人生》。
陆遥直夸这个名字,配得上黄土高原的广阔。
聊了一会儿,外面天色渐暗,刘一民和张曼凌两人走出《人民文艺》,不过在楼道里的时候,张曼凌突然说道:“一民同学,能不能让我摸摸这七百块钱到底长什么样?”
刘一民失声笑了一下,准备将钱从挎包里面掏出来,张曼凌赶紧说道:“不用拿出来,我手伸进去摸一摸就行,别被人看到了。”
张曼凌小心地看了一眼周围,悄悄地将手伸了进去,感受着七百块钱地厚度,张曼凌忍不住摸了又摸,嘴里面不断地发出轻微的感叹声,等摸够了,才依依不舍地将手拿了出来。
“好了,摸够了,再摸下去,我怕我忍不住!”两人走到大街上,张曼凌拉着刘一民去吃饭。
吃饭的时候谈论起了陆遥和蒋子龙:“没想到两个大作家,就这么活生生的站在我面前!”
“不是活生生,还能是”刘一民翻了一个白眼。
“《燕京文艺》今天没给你结稿费,要是结了的话”张曼凌扒拉着手算着刘一民的稿费,算完之后,骂了一句脏话:“我得向你学习,多写点才行!”
“这都是努力的结果,你这样说的好像是树上的果子一样,我伸手就有!”刘一民赶紧说道。
“我当然知道,放心,我不会跑出去咋咋呼呼乱说的。”
吃完饭,到了路边,张曼凌看刘一民不动,忍不住问道:“怎么不回去?”
“你先回去吧,我一会儿再回!”
“你在这儿干什么?”张曼凌好奇地问道。
“女孩子别问那么多,你先回吧,路上慢点!”刘一民将眼睛望向人艺的方向。
张曼凌连着“哦”了三下,一次比一次阴阳怪气,嘴上说道:“我也去见见朱霖同志”
等刘一民看向她的时候,张曼凌已经骑着自行车朝着燕大的方向走了,摆着手说道:“晚上可别回校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