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脖子笑道。
“瞧,还说没有,谁信呐!”
“那你就当我捡到宝贝了.”朱霖噔噔噔地朝着楼上跑去。
背后的同事看着跑上二楼的朱霖,嘴里面嘀咕了几句,又暗道莫名其妙。
四合院门前,刘一民正准备关门进去,梁大妈走了过来,用改不了的鲁省口音问刘一民下午有没有事情,没事情的话,跟着她一块去看房子。
“梁婶儿,有时间,这家人是什么情况?”到了院子里面,刘一民打听起来了情况。
“这一家人也是原房主,但是父母刚去世,只有一个孩子,老婆吵着想换个房子,换个离娘家近的大板房。现在上面不是鼓励买房嘛,刚好单位有房子,人家就准备买下来!”
刘一民顿时来了兴趣,就一个儿子,那就意味着没什么纠纷,一个人就能拍板。
另外老婆一直闹,说明急,房价不会太离谱。
“什么时候能去看房子?”刘一民问道。
梁婶儿利索地说道:“你要是觉得行,现在就可以!”
“那行,咱现在就去!”
刘一民到一进的时候,看到菜地上面的大葱和剩的两颗白菜,大方地将两颗白菜给薅了,又扒开盖在大葱上面防寒的玉米杆薅了一捆葱,递给了梁婶儿。
“一民,这怎么行?大冬天的谁家菜都不富裕,何况是葱!”
大葱可比白菜贵多了,刘一民这个院子能种,其余人家挤的要命,加上产权是好几家的,种个菜邻里关系不和谐的能直接吵起来,所以很少有利用空地种点东西的。
“梁婶儿,你帮了我这么大的忙,都是应该的,天天帮我打听,您也受累。我自己一个人,吃不了这么多!”
听到这话,梁婶儿的脸已经笑成了一朵花。
妇女在冬天,都是用头巾包着脑袋御寒。绿色的头巾一包,再这么一笑,这样一看,笑的整个脸都是嘴。
梁大妈身上穿着灰布棉袄,怀里紧紧抱着大葱和白菜,一个劲儿的夸刘一民这个年轻人好!
刘一民怕掉,想帮着她那一刻,梁婶儿一个劲儿地说着不用,扭着挎一路小跑着回到了自家的四合院里。
有人问梁婶儿哪来的,梁婶儿说自己在前门楼子菜市场买的。
把菜放到家里面,拉着刘一民美滋滋地朝着旁边的胡同走去,转了几下后,来到了距离“齐白石”家不远的地方,又走了一会儿,大约能看到鼓楼了。
梁婶儿冲着旁边的四合院敲起了门:“小王,在家吗?”
过了一会儿,一个女人先探出了脑袋,身上穿着时髦的棉布格子大衣,看着年纪不大,红色的头巾包着脑袋,瓜子脸,一双眼睛像是不会转圈一样。
斜睨了两人一眼,用松垮垮的老燕京口音问道:“啥事儿啊!”
梁婶儿不高兴地说道:“你们家不是卖房子吗?这不是人家来看房了?”
女人用不会转圈的眼睛打量了刘一民一下:“买房子啊,进来吧!”
看到她这个样子,刘一民心里倒是好受了起来,真要是砍价,心里也没压力了!
刘一民拍了拍梁婶儿的胳膊,示意她不要急。
走进院子里面,这是一座二进的四合院,不太标准,因为一进的院子偏长,二进倒是正常。
二进里传出男人的声音:“爹娘这房梁上也没放什么东西,AUV,全都是灰!”
女人往墙边一靠:“王建军儿,滚下来吧,有人买房子来了,你们打算出多少钱啊?”
刘一民还没说话,梁大妈说道:“你们想卖多少钱?小王?”
里面男人走了出来,看着梁大妈,略带陌生地说道:“梁大妈,您别叫我小王了,我现在三十好几了,在单位都是副科了!”
梁大妈愣了一下,没理会副科的事情,不快地指着刘一民:“这是想买房子的同志!”
“你这房子多少钱卖?”
“外地人?”王副科看了刘一民一眼!
“怎么,外地人的钱不是钱?”
王副科用脸上的苹果肌发出声儿:“没有,二进,八千块钱!”
“不可能,我买的三进才七千五百块钱!”
梁大妈在旁边说道:“你瞧瞧你们这房梁,都是多少年的了,上面的瓦
第224章 第二套-->>(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