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17章 舆论准备发力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之拉着刘一民的胳膊说道:“一民啊,《红河谷》的费用等文化部的经费拨下来再给你,你看怎么样?”

    “没问题!”刘一民笑着说道。

    “那就这么说定了,等经费下来后,我第一时间给你。”于是之拍了拍刘一民的肩膀,这次终于没有叹气了。

    刘一民来到排练场看了会排练,演员的动作经过打磨后都流畅了许多,台词的功底愈发的深厚。

    “剧本改完了?”

    “改完了!”

    “一民,你知道当导演最幸福的事情是什么吗?”蓝天野扭头看向他。

    “最幸福的是什么?”

    蓝天野得意地说道:“这部戏还没导完,就有好剧本在后面等着你了!导不完,根本导不完!”

    “他的意思是,下下部剧本赶紧写!”苏民应了一句。

    “地主家的长工还有休息的时候呢!”

    “哈哈哈!”

    正说着话,苏民走了上去,指导起来一个演员的动作:“你们要把愤怒演出来,你们面对的是侵略者,是杀人无数的屠夫,是抢我们钱财杀我们家人烧我们房子的侵略者,凶气杀气都要表现出来!”

    苏民的声音在排练厅里面回响放大,演员们赶紧调整自己的眼神,苏民说道:“这只有怒气,没有杀气!”

    “杀气,我要的是杀气!”

    苏民不断地在台上指导,过了一会儿,才心满意足地从台上走了下来。

    朱霖的笔记本记上了几笔,如何指导演员的眼神!

    休息的时候,朱霖问起刘一民评论的事情,刘一民笑着说道:“几篇评论,分别给它们找到了娘家,等下个月就能发出来了!

    报社的过几天就可以!”

    “刘老师,我相信你,一定可以的!”朱霖握了握拳,示意他放心。

    “哈哈哈,我当然放心了!”

    第二天,《中青报》率先刊登了刘一民的评论。于佳佳还真够意思,刘一民把评论交给她后,她直接拿着找到了主编。

    【将真正的诗歌还给诗歌,回归到诗歌的本身去看问题!】

    《中青报》内部一看,这得发啊,挤占了一个已经确定好版面评论,第二天一大早就跟读者见面了。

    这是刘一民的第一次回复,自然而然的引起了大家的关注,不少人指着上面的文章议论纷纷。

    有读者拿着报纸说道:“咦,刘一民同志终于回应了!”

    “是啊,早就该回应了!”

    也有人看着报纸上的文章,气得脸铁青,准备靠着“愤怒”写几篇,再跑到公园里面贴出去。

    刘一民在这篇评论里面,讲了缺点应该批评,长处应该学习。平等地对待一切诗歌,不应该一被批评就跳脚,跳起来拉帮结派的吵。

    对于文学评论的关注,相当一部分读者群体并不在乎,他们在乎的则是诗歌。

    这些评论真正的受众,则是文坛和诗坛的这类人,还有一些对文坛和诗坛极度关注的学生。

    初高中的学生可能拿着刘一民的《刚刚好》和《世界》去朗诵,但你让他们看一篇枯燥无聊的文学评论,那不是强人所难嘛!

    “刘一民终于要下场了,看来前几天的几篇评论是打前站的啊!”有诗坛的诗人感叹道。

    在《追风筝的人》单行本在市面上和读者群体开始铺开的时候,舆论的浪花越来越汹涌。

    于佳佳带着相机跑到几个新华书店门口拍照和蹲点采访,拿到了第一手资料。

    采访了许多读者对《追风筝的人》的看法,采访完之后,又跑到了燕大找刘一民,可惜刘一民不在燕大,经过一番折腾,才找到了刘一民的四合院。

    于佳佳敲开门无奈地说道:“刘一民同志,你怎么不把你的新地址告诉我!”

    “忘了忘了,是我的错!”刘一民连忙说抱歉。

    于佳佳走进院子里高兴地说道:“《追风筝的人》卖的很火爆,采访了几个读者,都是夸你的!”

    “都夸什么?”

    “夸你量大管饱!”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