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将分成上下两部的事情讲了讲:“第一部的剧本写的差不多了,等明天带给您看一看。”
“好!”曹禹拍了拍大腿:“年轻人办事就是利索。可惜,你今天怎么不带来,要不然今天就可以看!”
“老师,您今天先休息,倒个时差!”刘一民笑着说道、
“看来只能如此了!”
刘一民又冲万方眨了眨眼睛,给剧本找好了发表的地方,万方心照不宣地抿了抿嘴。
曹禹说完,就准备去洗澡休息,看他走回了卧室,刘一民将挎包里面的稿子交给了李玉如:“师娘,这是稿子,明天早上你给老师吧!”
“你带了?”
刘一民点了点头,李玉如笑着低声说道:“行,难得你关心他的身体,等明天休息好了,再让他看。”
刘一民带着手里拿着西部牛仔帽走出了木樨地,没有戴上,燕京有的地方路灯很暗,要是戴上,估计就走不成路了。
翌日中午,刘一民来到人艺,曹禹已经看完了剧本。见到刘一民的时候,曹禹埋怨道:“你还跟我打埋伏。”
“这不是想让您好好休息休息吗?”
曹禹知道,没有继续说下去,而是开始点评起来了剧本:“我看,这是一部已经成熟了的剧本,改过不少次了吧?”
“茅盾先生和夏言先生去过我那儿,提出了不少的修改意见。”
曹禹点了点头:“这就对了,我看基本上不需要修改了。”
欧阳山尊走了进来,也附和道:“不错,小的地方只用等到排练的时候再修改就行。不过服装的制作是个难题,也是个不小的成本。不过一民拍了当时藏军士兵的完整服装,让服装车间多多研究研究,应该能做出来。”
“那就这样,我看可以拿着准备排练了。剧本名字,一民你还没有想好吗?”曹禹指了指上面的空白问道。
“想了好几个,但是都不足以体现这部话剧的精神内核,老师、山尊院长,你们觉得应该起什么名字比较好?”
曹禹想了想,一时半会也没想好。
欧阳山尊说道:“‘山高水长’怎么样?”
“哦,你讲讲?”曹禹说道。
“我之所以想起这个是看到了一民拍的照片,有一张叫做‘山高水长’的石碑。这是清乾隆赐给瓦寺土司的,这个瓦寺土司可是不简单,为什么当时阿坝除了清朝的屯兵外,只有瓦寺土司出了兵。
一民,还是你来讲讲吧!”
刘一民接话道:“瓦寺土司的祖上是明朝从藏省到的阿坝,当时明英宗调了瓦寺土司的祖上过去镇压叛乱的,因为有功就留在了当地成为了土司。这个土司相对忠于内地政权,积极帮助乾隆平定大小金川,地盘也越来越大。在川省保路运动的时候,瓦寺土司还参加了保路运动。
另外卓克基土司因为没有孩子,瓦寺土司的11岁孩子索观瀛过继了过去,成了最后一任卓克基土司,后来参加了民主解放运动,积极帮助政府,得到过老人家的接见。”
“所以我认为以‘山高水长’意思意味着各族人民山连山,水连水,心连心,共御外敌,也能彰显团结统一的意思。”欧阳山尊说道。
“不过就是乾隆赐予这个比较敏感!”
“那就先按照这个名来排,我觉得不错,一民你觉得呢?”
刘一民:“我觉得可以!”
“那就排!”
曹禹说完,就看到欧阳山尊目光灼灼地望着他,忍不住挠了挠脑袋,定了剧本,选导演又是麻烦事儿。
刘一民刚退出办公室,就看到蓝天野和苏民两人走了过来,跟刘一民打了一个招呼后,就涌进曹禹的办公室。
刘一民乐了:“吵去吧,都吵去吧!”
讨论很久没有出结果,不过于是之找到了刘一民,将剧本的稿费准备付给他。
于是之又准备先上来叹一口气,看到刘一民玩味的笑容,气刚到喉咙口硬生生地给憋了回去。
“一民啊,也就是你了!”于是之苦笑道。
“没事,于老师,我可以先等等。”刘一民
第197章 《绿皮书》登陆美国(双倍最后一天,求月票)-->>(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