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77章 东方出了个顶红顶红的太阳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最新网址:wap.wangshugu.info
    吉普车出了成都之后,就一路往西走。还没出成都,刚出了市区,路况就差了起来。司机兼向导老王同志,不断地给刘一民介绍着路线。

    黝黑的皮肤和熟练的汉话,很难想象他是一名藏族人。

    王天福是他的汉名,以前是土司手下的藏兵,解放前跑出了藏地,加入了解放军,成为了一名汽车兵。退伍之前,经常往返于附近的各个部队,承担运输物资的任务。

    他笑称,对附近熟悉到闭着眼睛都能开的到。

    离城区越远,吉普车里愈发闷热了起来,上面的篷布早就晒透了。刘一民打开车窗,身子在后座随着路坑上上下下的颠簸。

    “老徐同志,你身体怎么样?”刘一民关心地问道。

    徐驰回头说道:“还行还行,不过跟年轻的时候不能比。当时到葛洲坝水电站的工地上,天天都是两脚泥。”

    碰到徐驰在刘一民的意料之外,徐驰告诉刘一民,他来是想写一篇反应藏族目前生活的报告文学。刘一民不知道徐驰要过来,但徐驰早就知道刘一民要来。

    用他的话说,在文坛混了这么多年,认识了这么多人,小道消息比大道消息还灵。

    “知道你要来这边,我就放下手里的工作来陪你了。我这一来就把别人的位置给蹭了,有人该不满喽。”徐驰笑着说道。

    刘一民好奇地一问,徐驰讲的是《星星》的编辑,对方本来跟统战部门讲好了,要一起前往,结果徐驰一来,位置直接没有了。

    吉普车的车上放着许多的物资,仅容许四个人乘坐,司机兼向导老王、徐驰、刘一民、另外一名阿坝的干部,到了阿坝后上车,负责接下来的采风协调工作。

    “马上就要到都江堰了,刘作家、徐作家,你们要不要去看看都江堰?”司机老王回头说道,手指指向不远处的大堰河。

    徐驰询问刘一民的意见:“一民,你说,我是蹭你的车,听你的。”

    “等咱们回来再说吧,返程也得走这条路,先难后易嘛!”

    “行!”

    刘一民打开窗户,远远地望着不远处的岷江,远远地望去,波光粼粼,犹如一条玉带。

    车上,徐驰问起《追风筝的人》这本的情况,以及后续的情节发展,刘一民又给他讲了一遍,徐驰听的是津津有味。旁边的老王只是听后半部分,听的心痒痒,喊着刘一民全部讲下来。

    徐驰接话道:“让我这个老头子来讲吧,一民,你看看我的记忆力怎么样,我要是有记错的地方,你给我指出来。”

    接下来的路上,徐驰将《追风筝的人》从头到尾给讲了出来,刘一民都佩服他的记忆力。

    讲完后,徐驰看向刘一民:“曹禹就是曹禹,能够从一部里想到这么多的东西,当时我看的时候,我怎么就没想起来!”

    “老徐同志,你不是搞话剧的,当然没有万老师的敏感。”刘一民笑着解释道。

    “可我总应该有报告文学的敏感,写这个报告文学,需要获得材料很多,咱们两个一起,互相补充,相得益彰。”

    “你的报告文学,注重的是典型人物的故事。我来这里是为了了解藏地人民的生活和这里的土司制度,咱们两个还是有区别的。”

    “老王同志,你给我们讲一讲你们藏地以前的生活。”徐驰看向老王。

    老王点起一根烟叼在嘴里,又叹了一口气,开始讲了起来。老王的文化不高,但是在部队上过几年的扫盲班,加上汽车兵,多多少少又学点文化和技术知识,终于算是有了点文化。

    因为只是有一点文化,所以讲的时候是从自己成长经历开始讲。从他们属于哪个头人哪个土司开始,每一户都要出人成为土司手下面的藏兵,战争的时候自备物资参加土司的之间的战争。

    他的父亲在土司之间的战争中死亡,他就自然而然的接班成为藏兵。

    “我们的土司是一个小土司,最大的土司是麦桑土司,麦桑土司最后一任是华尔

第177章 东方出了个顶红顶红的太阳-->>(第1/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wap.wangshugu.info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