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率先开口道:
“这部话剧是我向文化部和统战部们的同志建议的,你们有什么话可以畅所欲言。一民不仅仅是一位作家,现在也是一位成熟的编剧了,他的话剧剧本写作能力,在我看来已经超过了许多的专业编剧。
异地采风是一件大事,当年我到蒙省采风,也离不开乌同志的帮助,你们也可以谈一谈你们的意见。”
刘一民冲两人和善一笑,两人见状,开始了较为正式的谈话:“一民同志,你的创作能力我们是放心的,您又是曹院长的学生。曹院长为我们国家的话剧事业,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曹禹不满地说道:“你们不要戴高帽,再说了一民先是成为的作家,然后才是我的学生。你们这样一讲,好像一民的能力全都是靠我教出来的。”
见曹禹略带不满,两人赶紧将话题谈到了正事上来:“我们得到乌同志的指示之后,立即向川省的有关部门发函请他们进行协助,我相信,等到出发的时候,各方面的工作一定能够做好。
另外,我们希望在内容创作上,体现出来民族团结精神。”
“这是这部话剧的中心主旨,这方面统战部门的同志不需要担心!”刘一民说道。
“另外,我们还想”
两人说了很多,甚至开始对具体的创作进行指手画脚,曹禹火了:“既然如此,那你们找人去创作就好了,就不必跟我们讲了!我看你们比专业创作的编剧都懂嘛,我们应该向你们学习。”
曹禹夹枪夹棒的话,让两人脸上挂不住,不过面对曹禹,只能说这是领导的意思。
“乌同志当时怎么跟我不讲?我找你们只是协助,协助的意思是,你们不能插手专业的创作,好好的剧本,你们改来改去,那要我们干什么?”
“曹院长,你误会了,我们也是想创作出一部优秀的献礼剧,到时候让各族人民都看一看!”
“还没创作,你们就开始给压力了?怎么写出来不满意,你们就不管了?要是不优秀,怎么办?这样,我看你们也别协助了,写出来的剧本不满意,我们人艺自己排,经费我们拿,不花你们一分钱!”
曹禹以前的剧本改来改去,改到最后自己也不认识了。以前是什么时候都要讲意识,现在自由创作的风气刚起来,一群人又指手画脚起来了,他怎么能不生气?
自己受过的委屈,不能让自己的学生重蹈覆辙!
“曹院长,这不是钱的事情!”
“你们还知道创作不是钱的事情,你们双手一指挥,就想要一部好作品,编剧是人,他有自己的创作思想,不是你们涂涂画画就能改变的。我想问问,这是你们的意见,还是乌同志的意见。”
两人支支吾吾没有说话,最后说这是开会研究决定的。
曹禹指了指房间里面的电话,让他们打电话给乌同志,如果说这是他们整个部的意思,那人艺就不奉陪了。
两人对视了一眼,以前写这类剧本都是这样啊,怎么这次偏偏发起了火。
见他们不打,曹禹拿起电话打了过去,过了一会儿挂断电话说,你们回去吧,你们只需要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剧本创作就不劳你们操心了。
“那什么时候开始前往川省?我们也好提供帮助!”
“刘一民同志暑假后,具体的时间到时候他会给你们说。”曹禹的语气缓和了不少,但还是带着几分冷意。
两人刚走,电话再次响起,对面是夏言:“老万啊,少见你发火啊,刚才老乌给我打电话了,交流了一下意见。他说你肯定是误会了,我明确向你表态,你们人艺管创作,我们不插手。经费和补贴,完全由我们文化部来出。
到时候不管怎么样,他们又没花多少钱”
夏言的话很简单,吃人饭听人管。这个剧本人艺、文化部、统战部们是甲方,刘一民是乙方。甲方里面,文化部和人艺占据创作的主导地位,一方出采风经费
第171章 曹禹发飙-->>(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