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51章 《人民文艺》不发,我们发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刘一民一双筷子,让他赶紧尝一尝。

    李玉如在旁边夸着万方做的酱牛肉比自己做的红绕肉好吃:“有时间跟小方好好学一学。”

    万方做的酱牛肉十分入味,入口不柴,酱汁和肉味挂在齿间,又不觉得腻,剁碎夹着烧饼吃的话,口感更好。

    “师姐,你这做酱牛肉的手法比复顺斋都好吃,你要是卖酱牛肉,整个燕京卖酱牛肉的都得关门。”

    刘一民竖起拇指夸奖道。

    万方十分受用,开心地眯起了眼睛,给刘一民的碗里面夹了一大块:“好吃多吃点!”

    “别人上学吃不饱,我上个学要吃胖不少。”现在刘一民以前脸上的蜡黄等营养不良的肤色象征全都消失不见。

    脸圆润了不少,但整个身材仍然不是很胖。皮肤倒是没有白,还是正儿八经的正黄旗。

    “放心吃,没啥事儿!”曹禹说道,嘴里说的是吃,指的则是稿子。

    翌日,刘一民见到了《燕京文艺》的周燕如和《十月》的张守任,刘一民看着两人,纳闷这两人怎么走到一起了。

    《十月》的张守任刘一民见过,《十月》杂志的创始人,文代会的时候找刘一民约过稿子,只不过被他以手头没有稿子给拒绝了。

    《十月》这杂志的名字代表着十月发生的几件大事,他们索性直接以此命名。

    “两位今天怎么一起来了?”

    “谁跟他(她)一起来的?”

    “那这是?”

    张守任撅着胡子说道:“门口碰见的。”

    周燕如哈哈大笑:“想到一块去了,我们两个今天来都是为了你的散文而来,《人民文艺》不发,我们《燕京文艺》发。”

    原来是为这个而来,讨论的人多,《十月》和《燕京文艺》听到了消息也正常。

    张守任眯起了眼睛,瞥了一眼周燕如,说的挺好听。我们两个一起来,说到发表,就是《燕京文艺》愿意发了,丝毫不提《十月》的事情。

    想到这里,张守任就开始头疼起来。刘一民跟《人民文艺》和《收获》都有香火情,《燕京文艺》召开了一次研讨会,也扯上了关系。

    要是在他们两家里面选,大概率是《燕京文艺》,唉,要是早点知道就好了!

    “《人民文艺》代表着作协,他们有顾虑正常。我们《燕京文艺》对于这些有争议的稿子愿发敢发,去年三月份方之的《内奸》,连《收获》都不愿意发,我们发了。轻泉同志率先将事情做到了前面,准备了几篇评论文章应对可能出现的情况,事实证明,大受欢迎。”

    周燕如得意地说道。

    “我们《十月》也不错,虽然是新刊物,但初生牛犊不怕虎,不到两年时间,在全国纯文学杂志里面的影响力,已经名列前茅。”

    《十月》《当代》《花城》三家杂志创办时间短,但年轻力壮跑得快。要不然,《十月》《当代》《花城》《收获》四家杂志也不会被合称为文学四大名旦。

    当然,硬蹭《收获》,也是一种宣传手段。

    两个人丝毫不让,刘一民再不表态,两个人说不定就要开吵了:“两位编辑,感谢你们看好我的散文,但我跟崔道逸同志约好了,总不能食言,我再等等他们的态度。”

    在吵,说明《人民文艺》以李记和崔道逸为首的人都想发,要不然直接说不发就行了。

    张守任和周燕如叹了一口气,又讲明要是不要的话,就联系他们。

    走出燕大,周燕如推着自行车蛐蛐着崔道逸:“崔道逸真是三张纸画一驴脸——好大的脸面。”

    “黄鼠狼嘴下逃出的鸡,真是好运气。”张守任也说道。

    两人对视一笑,朝着市区骑去,纷纷嚷嚷着要让崔道逸出血请吃饭,顺便打听一下《人民文艺》的态度。

    《庐山恋》本来预计一月初就能拍摄完毕,剧组解散,各回各家。没想到直到2月份,朱霖还没回燕京。

    在信里面,朱霖告诉刘一民,可能要到春节前一两天才会从沪市回来,现在在上影厂的摄影棚里面拍戏。

    刘一民回到宿舍,看着正在收拾行

第151章 《人民文艺》不发,我们发-->>(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