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的人海了天去了,好看的也不是没有。我今天观察了这年轻人,没几个女青年能跟他对不上眼。”
“是啊,女孩子都喜欢作家。听说收到的信,都是一麻袋一麻袋的。还有些小年轻不害臊,直接里面放相片,写一些肉麻的话。”
朱父深以为然,笑着道:“咱们霖霖还是靠谱的,写信讨论的是文学。不过他名气太大,咱霖霖怕是把握不住。”
两人对视了一眼,露出了浓浓的担忧。文学界的事情,他们可知道太多了。
坐了半天,朱母忽然说道:“你看你今天那个态度,要是真处对象了,你让霖霖怎么办?刘一民同志,你写的好啊.”
朱母学了学见到刘一民时,朱父说的话和样子,逗得朱父哈哈大笑:“有这么夸张吗?主要是他写的确实好!”
“是啊,连你都这样,别说那些女青年了。”
“唉!”
经过两天两夜的奔波辗转,刘一民终于下了火车。下火车站的时候是下午三点多,剧组专门找了当地文化部门的同志开了一辆车过来接刘一民。
张孟昭帮刘一民提起行李放在吉普车后面,笑着说道:“千呼万唤始出来,一民同志,我们等你很久了。”
“张编,主要是在燕京确实有事。”刘一民跟她讲了讲燕京文代会和研讨会的事情。
张孟昭吃惊地说道:“你年纪轻轻,可开研讨会了,厉害厉害!”
能开研讨会的作家,那可都是大作家!
“规模不大,规模不大!”
“没事,你年轻,慢慢来,都谁参加了?”张孟昭笑着问道。
“李记、艾清、汪曾祺”
张孟昭恨不得拍自己两巴掌,谁让自己多嘴呢,张广年不在,文坛掌舵人就是李记,艾清,还规模不大?
“这还规模不大,什么算大?非得是鲁郭曹老茅巴几个人聚在一块给你开,这才算规模大?”张孟昭没好气地说道。
刘一民扭捏地说了一句:“也不用全来!”
张孟昭一想,说不定还真有可能,毕竟他现在可是
第146章 “岳父岳母”的担忧-->>(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