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遥却是不依不饶,非得拉着他去吃饭,他只能找一个要去曹禹家吃饭的理由拒绝。
陆遥惋惜地离开了人民文艺,临走的时候,刘一民送给他了一张话剧票,邀请他有时间过来看话剧。
接下来的日子里,除了写作,刘一民几乎是天天蹲在排练场,自从上次带着他们见过马爷之后,郑榕的水平有了显著的提升。
于是隔三差五就去找马爷,刘一民一看,嘿,马爷马上就要胖一圈了!
正在排练场里面看话剧,曹禹走了进来说道:“山尊,老蓝,排练的怎么样?”
欧阳山尊起身说道:“家宝公,这种大戏不能催进度,现在是刚摸到一点味儿!要想真正的出味儿,最起码还得半个月时间,让味儿变成香味儿那时间还用的更长。”
“那你就慢慢地腌吧,一民,你跟我出来一趟。”
曹禹来排练场,主要就是为了找刘一民。跟着曹禹来到办公室,曹禹坐下后说道:“戏剧协会要举办一个《驴得水》剧本研讨会,邀请你参加!”
“研讨会?”
“研究的是《驴得水》剧本本身,也不在于剧本本身,戏剧协会想要探讨一下改剧本的改编方向,鼓励各大话剧团找到合适的,进行改编,来弥补目前话剧团剧本的不足。真要靠那些话剧团的编剧去写,话剧团的演员们,只能喝西北风了!”
“什么时候?”
“这个月的最后一天!”
“行,我准备准备。”
“晚上再到家里面吃饭,万方今天来家里,顺便要把稿费给你!”
刘一民出去后,到了旁边的供销社买了点东西。要是普通人家,他们的定量哪能顶得住刘一民经常过去蹭饭。
《剧本月刊》刊登《庐山恋》的剧本是按照字数给钱,九万字的剧本稿费,刘一民拿到了六百三十块钱。
六十三张装在信封里面,是厚厚的一摞。万方调侃道:“一民,我看呀,咱们中国目前的作家赚稿费的速度都不如你。师姐我等着你,继续投稿子。”
“要是一民会写京剧就好了,到时候,我还能上台表演表演!”李玉如笑道。
写京剧?要是京剧也能写,刘一民真成六边形战士了。
沪影厂在接到刘一民寄过去的剧本第一时间,就召集人手对《庐山恋》的剧本进行讨论,最终在厂长徐桑楚的带领下,一致决定开拍。
“不过,剧本有些地方还是需要改。鉴于刘一民同志的身份,且还在人艺有任务。孟昭同志,你将剧本给大家讨论讨论,明天咱们再开会,将所有需要需要改的地方,全部整理成一份文件。
由你到燕京,亲自跟刘一民同志沟通,等剧本改好后,再回来!”徐桑楚用手敲了敲桌面说道。
张孟昭点了点头:“一民同志很好沟通,咱们提出意见,他一定会接受。但是为了提高改剧本的速度,意见咱们自己先要过一遍,有哪些确实需要改,有哪些经过讨论后不需要改。”
“就这样办!”
张孟昭走出会议室,先跑去给刘一民拍了一封电报【刘一民同志敬收:剧本我厂已收到,确认使用,不日前往燕京,讨论剧本修改工作。】
燕京这边,陆遥又找到了刘一民,崔道逸通知他,改稿终于通过了。他第一时间就找到刘一民报喜,说着就要拉着他一块去吃饭。
“刘一民同志,不用担心,崔副主编已经把稿费给我了,我现在有钱,千字四块钱的稿费,请你吃一顿饭的钱还是花的起的。”
陆遥生怕刘一民觉得他没钱,从挎包里面将装在信封里面的钱拿了出来,红着脖子在空中甩了甩。
他都这样做了,刘一民再不去就真的说不过去。
陆遥还想拉着刘一民去老莫,被他给劝了下来:“太远了,就在附近吃一点吧!”
陆遥咂了咂舌,看了看不远处的一家国营饭店:“我想去开开洋荤,以前上学遇见燕京的学生,总是说老
第136章 《驴得水》剧本研讨会-->>(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