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罩,燕京风沙大,戴个口罩舒服很多,这是我从学校带过来的!”朱霖解释道。
刘一民拿起来放在光线下看了看,口罩非常厚实,是以前医生用的棉布口罩,这时候用正好,不冻嘴还防风沙。
原来是嘴套!
刘一民狐疑地看了朱霖一眼,问道:“这不是你用过的吧?”
“新的!”朱霖双手在袖筒里面狠狠地掐了自己一下。
“哦!”
“哦?”
“谢谢了!”
“不客气,教员说同志之间就是要互帮互助,互亲互爱!”
说完后,蓝天野拍起了手掌,喊着大家开始继续排练了。
中午刘一民在人艺食堂吃的饭,不过现在不是改剧本,他得掏钱买饭了。厨师给刘一民放的菜跟一座小山似的,看的杨力新一愣一愣的。
没见过厨师这么大方过啊!
在人艺呆到了两三点,《驴得水》的演员在看《王昭君》的排练,蓝天野上午是导演,下午就是演员了。
朱霖看着刘一民离开的背影,又转头将目光放在了舞台上。
杨力新搂着濮存惜说道:“老濮,等过阵子天热了,我请你到颐和园昆明湖里面游泳,我扎一个猛子,就能从这边到那边!”
旁边的朱霖闻言抿了抿嘴,又看了看刘一民离去的方向。
刘一民先到《人民文艺》领稿费,《狼烟北平》的稿费他还没拿。今天的《人民文艺》编辑部格外热闹,不少编辑都在重压自己手下的作者。
“你们都写多久了?不能总是玩儿知道吗?看看改的是什么东西?一民来了啊?”
刘一民冲他们打了打个招呼,找到崔道逸。
“师兄,我来领一下稿费!”
“我去给你拿,一民,你看《燕京日报》了吗?”崔道逸问道。
刘一民摇了摇头,《燕京日报》这种报纸他很少看,《人民报》等央媒的报纸,他还看不过来。
崔道逸兴奋地将《燕京日报》递给刘一民:“你看看这篇书评,称你的《狼烟北平》是一部老北平的历史书,三教九流都能在里面见到,全方位的反映了老北平人的生活和解放前所受到的磨难。
我们根据上次的经验,首批又增印了二十万册。”
刘一民看了一眼后说道:“师兄,骂我的人也不少,有人说徐金戈的戏份太多了,而且将他塑造的过于正面。”
“不用在意,徐金戈的晚年正好说明了咱们D的宽大胸怀,让他一个沾满同志们鲜血的特务成了时代的新人。要是GMD抓了咱们的人,能活吗?”
崔道逸带着他领了六百三十七块钱的稿费,《狼烟北平》写了九万一千多字,是他目前写过最长的。
刘一民自身的存款,马上就要突破两千块钱的大关了,是五分之一的万元户了。单行本的基本稿酬还没给,刘一民问了一下,出版社正在加班加点的印刷。
张广年走了出来说道:“一民,我会催一催出版社,你马上要出国访问法国,应该带点自己的书跟外国人交流交流,可惜没有翻译本。”
“老张同志,还得感谢作协的信任!”
“不,是你给作协的信任!作协给每个人都准备的有美元,但不多,你要是有门路的话,想买东西,自己出发前兑换点带出去。”张广年低声说道。
“我明白!”
“这对一民不是难题,外研社那么大的机构,手底下一帮留学生。”崔道逸调侃道,特意讲外研社是个大机构着重念了念。
要想多兑换点美元或者是法国的法郎的话,刘一民只能找外研社的这帮留学生。
刘一民离开《人民文艺》,崔道逸当着编辑部里面的所有人给刘一民的稿费,六百三十七块钱,让这些嘻嘻哈哈跟编辑讨价还价的作者们都吃了一惊,看着自己几十块的稿费,心里面五味杂陈。
“怎么,看一民的稿费多,羡慕?羡慕就去写啊,你们有本事也写出来九万多字的中长篇出来!”
崔道逸翘着二郎腿,臭着脸说道,十分欠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