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下面是一群年轻的学生,在下面学习表演。
现在人艺在讨论到底是继续演修改过的《茶馆》,还是最初的《茶馆》。后来的《茶馆》经过不断的修改,改到最后老舍看完一言不发直接离场,以前在结束的时候还会上场跟演员打声招呼。
《雷雨》改到曹禹也不满意,每个角色都要求表现出来高昂的革命热情,哪怕是角色伤心的时候,也必须大声地表演。
看了一会儿,于是之走擦了擦脸上的汗,走过来问道:“一民,感觉怎么样?”
“以前没看过,今天可算是开了眼了,老戏骨就是老戏骨,表演的很到位,要不是您过来找我说话,我还真以为您就是王利发!”
于是之笑的往后仰:“挺会逗老头子开心,休息了几年,老胳膊老腿动起来跟以前不一样了!家宝公给我说了你《狼烟北平》的这部小说,我还等着出演里面的角色,我看那个我演一个落魄的八旗子弟不错。”
落魄的八旗子弟,那就是《狼烟北平》里面的白连旗了,人倒架子不倒,最后还靠着倒卖金圆券和袁大头,挣了点钱。
“您这形象高低得演一个地下党!”
“就你会说话,一会儿排练完,到我家吃饭怎么样?”
刘一民站起来笑着说道:“我老师约我去坐一坐,时间碰了,改天登门拜访您!”
于是之一脸遗憾地说道:“那我就不跟家宝公抢人了!”
聊天期间,于是之不断地在心里面给刘一民打着分,说起话不卑不亢,夸人夸的到位又没有刻意讨好之嫌。
有才华,家宝公这是收了一个好弟子啊!
台下的杨力新对着旁边的濮存惜羡慕地说道:“我什么时候能像刘一民同志一样站在那儿跟于老师笑着聊天。”
濮存惜白了他一眼,合上了手里面的笔记本:“你想什么呢?人家是编剧,咱们是演员,人家是写戏的,咱们是演戏的。戏比天大,编剧的地位跟咱就不一样。”
“也是,不过再好的戏也得靠咱们来演!老濮,你要是想来人艺,你不如抓住机会,出演《驴得水》,里面的几个男角色年龄要求都不大,正是咱们的好机会。”
濮存惜的父亲是苏民,也是人艺的导演。只不过濮存惜下乡插队回来后进入的是空政话剧团,回到人艺一直是他的梦想。
后来被蓝天野看重调回了人艺,到最后还当过人艺的副院长。
“你不怕我跟你抢?”濮存惜反问道,他知道杨力新也是一直想演《驴得水》的,而且想演的是里面周铁男,喜欢校长的女儿佳佳,年轻有血性讲义气,可是后来被一枪吓成了贪生怕死的人。
“各凭本事,你要是能抢得过我,说明我业务不到家,还得练!”杨力新笑着说道,嘴上这么说,心里面也打嘀咕,谁不想登上舞台让观众看见。
“台下的你们几个,我相信你们也认识了,这是咱们曹院长的得意门生,刘一民。你们几个年轻人,好好向刘一民同志学习,好好把自己的业务练上去。”于是之对着下面几人说道。
刘一民跟所有人打了一个招呼,年轻一辈是羡慕,老一辈是关爱,在人艺,真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
在这里,遇到事情,没有什么比一句“家师曹禹”更管用了。
走下舞台,刘一民收拾好东西,背上挎包准备去曹禹的家里面。杨力新撺掇着濮存惜一块请刘一民吃个饭,讨论一下角色的事情。
但是濮存惜这种艺术家庭出身的孩子,带着一股子文人特有的清高,拉不下脸,最终两人眼巴巴地看着刘一民从身边跟他们打了一个招呼后离开。
“老濮,你能回来的机会可不多。人艺没什么新本子,老本子都有人演,《驴得水》就是你的机会。”
“唉再等等吧,不是剧本还没写出来嘛.总有机会的!”濮存惜鼓起的勇气,总是被心头涌起的羞耻感给压了下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