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云龙目光转向赵曙光:
    “曙光!你管技术侦察的!石头莽撞,你就干看着?
    你以为抱着电脑、看着屏幕就完成任务了?战场感知!实时共享!懂不懂?!”
    赵曙光扶了扶眼镜,羞愧地低下头:“李伯伯,我…我考虑不周,信息共享滞后了。”
    “不是滞后!是根本没这根弦!”
    李云龙语气稍缓,但依旧严厉,“现代战争,打的就是信息!
    打的就是协同!
    你们俩,一个指挥刀,一个情报眼,本应是最默契的搭档!
    结果呢?各干各的!信息壁垒比敌人的防线还厚!
    这要是在战场上,就是拿战士的生命开玩笑!”
    两个年轻人看着沙盘上父亲(伯伯)随手布下的杀局,冷汗涔涔,彻底没了脾气。
    李云龙看着他们,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欣慰。
    训斥是严厉的,但训斥背后,是恨铁不成钢的殷切期望。
    “记住!”
    李云龙的声音低沉下来,“打仗,不是演习!没有重来的机会!
    一个错误的决定,付出的可能就是成百上千条命!
    你们肩膀上扛的,不是军衔,是责任!
    是无数战士和他们背后家庭的托付!”
    ………
    李云龙的身影,更多时候出现在基层部队的训练场、指挥所的演习大厅、军事学院的讲台上。
    在特种部队训练基地:
    他观摩魏大勇组织的城市反恐演练。
    看到年轻的侦察兵在复杂建筑物内行动略显迟疑,战术动作不够干净利落,他眉头紧锁。
    他拍着魏大勇的肩膀:
    “大勇,兵是好兵,但血性有余,精细不足!
    多练协同!多琢磨高科技渗透手段!别光想着硬拼!”
    ……
    在装甲兵指挥学院:
    他作为毕业演习的总裁判长。
    看到一位年轻的营长在复杂电磁环境下指挥坦克连进攻时,过于依赖通信,一旦遭遇强干扰就手足无措,进攻节奏大乱。
    李云龙直接叫停演习,把营长叫到跟前,指着沙盘:
    “通信断了就傻了?预案呢?备用方案呢?指挥员独立自主的胆魄呢?都让电脑给惯没了?”
    他要求所有学员,必须掌握在通信中断、信息不全情况下的独立指挥能力。
    在军事科学院研讨会:
    
第239章:培养接班人:寄望未来-->>(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