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意!”
他眼神热切,带着几分期盼。
张显看着这对淳朴的夫妇,笑了笑。
“好啊!正想尝尝嫂子的手艺!这新腌的芥菜,配上豆饭,倒是开胃!”
柳钱氏一听,登时喜出望外:“哎!使君你稍坐,马上就好!”
说罢就转身便风风火火地去灶台忙活了。
柳木则陪着张显说话,话题自然离不开土地,收成,新农具,屯里的互助,还有对孩子未来的期待。
言语间,对张显的敬仰和信赖溢于言表,那是发自肺腑的认同,而非对权势的畏惧。
与此同时,徙民点外围的一处小土坡上,城门校尉伍琼带着一名随从,也来到了这里。
他借口体察边塞风物,拜托了长史安排的陪同,溜了出来。
他看到的景象,与他想象中流民图景截然不同。
映入眼帘的,是整齐的房舍,是纵横有序的沟渠和田埂,是田地里挥汗如雨却动作麻利的农人。
空气中飘荡着炊烟的气息,新翻泥土的腥气,甚至隐约能听到孩童在临时学堂里朗朗的读书声。
“校尉…这…这不像边塞徙民点啊…”随从也看得目瞪口呆,喃喃道。
“倒像是…像是那些经营得不错的豪庄佃户…”
伍琼沉默着,脸色复杂。
他看到了有吏员模样的人拿着册子和尺子在田埂间穿梭,指点着什么,农人们则认真地听着,记着相处和谐。
而更让他心头剧震的,是他看到了一个如同老农一样端着碗筷蹲坐一户院门的身影。
晋乡侯,前将军张显!
这位在胡庭故地筑起万颅京观,吓得残余胡虏望风披靡的煞神,此刻竟毫无架子地坐在一个徙民家中那简陋的树墩凳上,手里端着一个粗瓷碗,正就着几碟咸菜,大口吃着黄澄澄的豆饭!
他甚至看到那个老农的妻子,一个普通的农妇,满脸笑容地又给张显碗里添了一勺饭,嘴里还絮叨着什么。
而张显,竟然也笑着点头应和,毫无愠色,仿佛只是在邻家蹭饭一般自然!
这一幕,对伍琼的冲击,甚至比那肃杀的军阵和骇人的京观更为强烈。
“与民同食……”
伍琼心中翻江倒海。
“…他竟能如此放下身段?这些徙民…竟也…”
他想起自己见过的那些洛阳权贵,哪怕是对着依附他们的门客,豪奴,也远没有这般的自然。
一股难以言喻的复杂情绪在伍琼心中滋生。
是震惊,是困惑,甚至…夹杂着一丝连他自己都不愿承认的…触动?
“民心…所向…”他脑海中再次闪过自己密奏草稿上那四个字。
此刻,这四个字仿佛有了具体。
这绝非虚言,也绝非仅仅是畏惧强权。
伍琼默默地伫立良久,直到看到张显与柳木一家道别在亲卫的簇拥下离开,朝着中军大营的方向行去。
他仿佛也才回过神来。
微微晃了晃脑袋,叹息道:“唉,本初兄让我办的事居然如此轻松.”
回洛阳后该怎么夸晋乡候根本都用不着编撰,随便拿出一些所见所闻就足矣交差了。
——
夜。
九原城内,依托旧城残垣新建的将军府灯火通明。
白日里庄户人家的烟火气被肃杀的军伍气息取代。
巨大的议事厅内,一张用整块巨大原木粗略刨平而成的长桌占据中央。
桌面上摊开着一幅巨大的并州及周边舆图,上面用朱砂,墨笔清晰地标注着山川河流,郡县,关隘,以及代表敌我态势的各种符号。
地图旁,一盏盏油灯将厅内照得亮如白昼,也映照着围坐的将领们。
张显已换回玄色劲装,端坐主位。
他左手边依次是护匈奴中郎将黄忠,接任度辽校尉的赵云,九原都尉吕布,雁门都尉张辽,右手边则是刘备,其弟关羽,张飞,以及游弈军几名校尉,甲虒军几营的营正。
谋士方面,荀彧尚在太原统筹后方,郭嘉则西河郡,戏忠在强阴,此刻皆不在场。
韩暨还在匠作营督造,也未列席此次的纯军事会议。
负责记录的是新任五原郡长史是之前太原郡的一名郡吏升任。
众将行礼落座,张显示意都说说接下来如何。
吕布率先开口,声音洪亮,带着几分亢奋,这一仗给他打爽了。
“主公!”
他一开口就是主公,自从伍琼带来了他升任九原都尉的升迁令后,他当天就纳头拜下了。
有了朝廷的旨意升迁,他自然就可以脱离丁原认主张显。
“五原郡内残胡已清剿殆尽!筑城的俘虏也够使唤了!咱们还等什么?末将愿为先锋,率狼骑直扑云中郡!把那些占着我大汉故土的杂胡统统赶进阴山喂狼!”
他蒲扇般的大手重重拍在地图上标着云中郡的位置上。
赵云眉头微蹙,冷静地接口道。
“奉先兄,云中郡情况复杂,去汉更久,据游弈军最新探报,盘踞云中沙陵,原阳一带的,主要是鲜卑宇文部,拓跋部的小股势力,还有部分南匈奴溃散的休屠各胡。
他们彼此虽有龃龉,但若我军大举压境,难保不会暂时联合抵抗,且云中地形更趋草原,利于骑兵驰骋,不利于我军重步展开,贸然急进,恐有闪失。”
张辽沉稳地补充道:“子龙所言甚是,我军新复五原,根基未稳,九原,宜梁诸城防务仍在加固,粮道亦需时间稳固。
若主力尽出云中,后方空虚,万一草原深处有变,或西河,雁门方向有警,恐首尾
第227章 :仍需勉励-->>(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