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光的招牌而已。
朝中文臣势大,所以刘宏才会百般嘉奖张显,让朝中臣子觉得张显圣眷正浓,以此发展出一批想要交好张显乃至投靠张显的派系出来。
继而分散大臣们铁板一块的格局。
至于何进,如果没有张显出现,他才是这个招牌,不过现下倒也挺好,他成了第一批想笼络住张显的重臣,算是无心插柳了。
袁隗脸色铁青,嘴唇动了动,终究没再说什么。
他知道,这是陛下在搞平衡。
派司隶校尉的人去,既是监视,也是警告。
“都退下吧。”刘宏意兴阑珊地挥挥手,仿佛处理了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
“朕乏了,张常侍,把那晋阳烈,给朕温一壶来。”
“老奴遵旨!”张让笑得如同一朵菊花。
【……臣荀彧,顿首百拜,诚惶诚恐,谨为北疆安靖,五原永固事奏闻陛下,前将军张显,奉天威,仗神武,摧破胡庭,复我五原故郡,收阴山之险,功莫大焉!
然,胡虏虽破,其性难驯,五原地广人稀,城垣尽毁,非重兵良将无以镇慑,非通晓戎机者无以抚绥。
臣观度辽校尉黄忠,勇冠三军,威震朔漠,深谙胡情,守土有方,忠贞不二,此人乃国之干城,北疆柱石!伏乞陛下天恩,擢升黄忠为护匈奴中郎将,协防阴山诸隘!绥靖地方!如此则北疆可固!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昧死以闻!】
第二日,在有心人的散布下,关于并州表官的折子传播了士人圈中。
这并州表官的人可不仅是黄忠一人,军中大小武将,包括吕布刘备关羽张飞等人都有表奏。
袁隗的府邸书房内,他将那份奏章的抄本狠狠摔在书案上,震得笔架乱跳。
“荀文若!好一个荀文若!竟敢如此明目张胆,为其主爪牙请官!亏他还是颍川士人!黄忠?吕布?刘备?无名下将!此等贱人,安能牧守一方?!”
“叔父息怒!”侍立一旁的袁绍眉头紧锁。
“荀彧此奏,看似为请官,实则是张显借其口,欲将五原军政牢牢掌控于其党羽之手!朝廷若准奏,则五原郡从上至下,皆为张显私兵!其心…已昭然若揭!”
“他这是要裂土封疆!”袁术在一旁冷哼,眼中闪烁着嫉恨与贪婪的光芒。
“裂土?”袁隗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眼中寒光闪烁。
“他还没那个胆子!但步步蚕食,已成定局!陛下…陛下竟还准了何进那蠢货的请赏!如今又有荀彧这举贤之奏…司隶校尉的人呢?为何还未动身?!”
“据闻…人选已定,是城门校尉伍琼。”袁绍低声道。
“此人是我好友,叔父需要我叮嘱他几句否?”
袁隗看了眼自家的族侄,他对袁绍倒也满意,这小子能为过继之父母守孝六年养望也是个人物。
“让他多看少问,回来后多夸夸那张显即可。”
袁绍眼眸微眯,当即拱手:“侄儿明白。”
——
五原郡,阴山南麓。
初春的暖阳终于驱散了塞外最后一丝顽固的寒意。
天空湛蓝如洗,几缕薄云慵懒地飘荡。
融化的雪水汇成涓涓细流,滋润着向阳坡地上刚刚冒出的点点新绿。
九原废城的轮廓已经大为改观。
残破的城墙被巨大的条石和夯土重新填补,加固,虽远未恢复旧观,但雄浑的骨架已然立起。
城内,大片废墟被清理干净,平整出宽阔的校场,整齐的营区,甚至规划出了府衙和民居的基址。
甲胄鲜明的士兵在城头巡逻,张显的独角黑虎旗在春风中猎猎招展。
城外,背靠阴山余脉的一处缓坡上,一座崭新的营盘拔地而起,规模远超之前的行军大营。
这
第224章 :表官-->>(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