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卷厚厚的簿册。
“昭余泽二十万口,日耗粟米……因以工代赈,壮丁口粮加倍,合计需粟米约三千石!工坊区新增匠户及家眷口粮,日耗约百石!春耕麦种,粟种已备七成,尚有三成缺口,正从太原各处平价征购。
铁制农具缺口巨大新入之民实在太多,新设于昭余泽畔的汾阳铁坊昼夜赶工,仍不及所需之半!耕牛…并北并西两地正在调度!”
一连串冰冷的数字砸下来,暖阁内的空气仿佛又凝滞了几分。
二十四万人!这几乎是原太原郡的总计人口了!而且这些人是新入,短时间内几乎没有产出,全靠原有资源供给,每日消耗的粮食就是一个无底洞!更遑论安置,授田,生产工具这些了……
韩暨一直沉默着,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椅背,此刻忽然开口:“粮秣压力,可暂用新制压缩军粮缓解一二。
此物以麦麸,豆粕,粟米碎,油脂,盐糖压制而成,虽口感粗粝,然一块足供壮汉饱腹半日,耐储运。
现已日产五千块,开春后水力大锤到位,产量可再翻倍,可优先供给昭余泽以工代赈之壮丁及路途较远之屯垦点,方便运输。”
荀彧眼睛一亮:“善!此物甚好!公至,需再加大产量!”
“压缩军粮的产量暂时提高不了,但是铁器缺口.”
韩暨继续道,目光投向舆图上:“关键在鼓风!人力,畜力鼓风,效力太低,制约出铁,冬日水力也小。
匠作坊那边的‘火室’(蒸汽机原型)试验已近尾声暂可试用。
我有意抽调熟手匠人,携关键部件及图样,即刻赶赴汾阳铁坊,就地改造水力鼓风为‘火室’鼓风!若成,铁水产量,旬日之内可翻三倍!”
“火室鼓风?”王烈抚须,眼中露出惊奇:“公至,此物…果真如此神异?”
“千真万确!”
韩暨斩钉截铁:“此乃主公所授格物之妙!绝非虚言!唯需精铁铸造气缸,活塞,然并州之铁,足堪此用!”
“好!”荀彧赞许。
“此事由公至全权督办!匠作坊,汾阳铁坊人手物料,皆听你调遣!
“诺!”韩暨领命。
暖阁内,一项项关乎数十万人生存,关乎并州未来的决策在激烈的讨论和高效的部署中迅速达成。
直到亲卫通传的声音在门外响起:“禀郡守!主公车驾已至府门!”
阁内瞬间安静下来。
所有人不约而同地起身,整理衣冠,目光齐齐投向门口,带着一种找到主心骨的振奋与期待。
沉重的脚步声由远及近。
暖阁的门被推开,一身玄色常服肩头还沾着未化雪花的张显,大步走了进来。
他的目光如鹰隼般扫过阁内众人,扫过案上堆积如山的文牍舆图,最后落在那一张张写满操劳的脸上。
没有寒暄,张显径直走到主位坐下,声音沉稳。
“文若,公至,王公…诸君辛苦了。”
“现在,跟我说说,我们的家底,还撑得住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