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温!太烫胶会变性凝结,太凉又泡不出来!”他一边淋水,一边用一根光滑的木棒,在麻布包裹的糊状物里缓缓搅拌挤压。
温热的井水迅速浸透了草根糊,乳白色的汁液被稀释,混着水一起渗出麻布,滴滴答答流入下方承接的大陶缸里。
原本清澈的水,立刻变成了浑浊的乳白色悬浊液。
他反复地淋水搅拌挤压,直到淋下去的水流出来基本变得清澈,这才停止。
这时,麻布包裹里只剩下被彻底榨干胶质的纤维渣滓,如同湿漉漉的烂草絮。
这些东西依旧是好东西,橡胶草除了含胶以外,还有不少的菊糖成分,只可惜如今张显只着重在橡胶上面,关于菊糖的利用只能后放。
但这些提胶后的草絮在晒干以后也是一顶一的优秀饲料。
下面的大陶缸里,积蓄了大半缸浑浊的乳白色液体。
“孙师傅,看你的了!”张显看向孙陶。
孙陶早已准备好几个口大底小,内壁打磨得光滑的澄泥陶盆。
他小心翼翼地将大陶缸里的乳白色悬浊液,用长柄木勺舀出,缓缓注入澄泥盆中。
浑浊的液体在盆中荡漾,细小的草根纤维碎屑和泥沙颗粒在重力作用下缓缓下沉。
“澄泥盆壁滑,杂质不易附着,沉得快。”孙陶解释道,这是他的拿手领域。
众人屏息等待。
时间一点点过去,盆中的液体出现了分层,底部沉淀了一层灰褐色的杂质,中间是稍显浑浊的液体,最上面则浮着一层稀薄的略带微黄的乳白色清液。
张显用一根细竹管,小心地避开底部的沉淀和中间浑浊层,只吸取最上层的清液,注入另一个干净的澄泥盆中。
如此反复澄清吸取,再澄清再吸取,每一次反复后,液体的透明度就要提高一分,直到颜色更接近纯净的乳白。
一股淡淡的类似生土豆或某种植物根茎的独特气味在工坊一角里弥漫开来。
这个需要极度耐心的过程耗费了大半天。
当最后一盆澄清液被注入一个全新的,干燥的大陶缸时,缸中的液体已呈现出一种柔和,均匀的乳白色光泽,虽然还有些许肉眼难辨的微尘悬浮,但比最初的悬浊液已是天壤之别。
“成了!这便是乳胶液!”张显看着缸中荡漾的乳白,长长舒了口气,脸上露出由衷的喜悦。
提取出了乳胶液后就到最关键的步骤了。
如何让溶于水的胶,重新凝结成块。
张显早有准备。
他取来几个大小适中的扁平陶盘,盘底和内壁同样打磨得光滑如镜。
又拿出几个小陶罐,里面分别装着东西,一罐米醋,一罐在这个时代用作药材的明矾粉,还有一罐则是熬制好的桃胶液。
三种物质分别代表了醋酸,盐酸,胶质。
“就看哪个管用了!”张显眼中闪烁着实验的光芒。
他将澄清好的乳胶液,小心翼翼地分别倒入三个准备好的陶盘中,液面约一指深。
第一个陶盘,他滴入少量米醋。
乳白色的液体遇到酸液,立刻起了反应,表面开始出现极其细微的白色絮状物,如同初雪飘落,但絮状物非常细小,沉降极其缓慢,过了许久,也只凝出一层薄薄的不成型的软膜,大部分胶质依旧溶于水中。
“酸度不够?还是太慢?”张显皱眉。
第二个陶盘,他撒入一小撮明矾粉末。
细白的粉末入水即溶,盘中的乳胶液几乎也是瞬间就发生了变化!
原本均匀的乳白色液体,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凝结成一块块不规则的如同豆腐脑般的白色絮状凝块,并迅速下沉,与上层的清水分离!效果立竿见影!
“好!这个快!”老何忍不住叫道。
张显也眼睛一亮,用竹筷轻轻拨动,凝块很软,但已初步成型。
他小心地将上层析出的清水撇掉。
第三个陶盘,他加入了一些熬化的桃胶液。
两者混合后,乳胶液似乎变得更粘稠了一些,但并未出现明显的凝固现象,只是静置后,底部有极其缓慢的沉淀迹象,效率远不如明矾。
“看来明矾最佳!”张显拍板。
他立刻将大陶缸中剩余的乳胶液全部取出,倒入数个准备好的大陶盘内,然后由孙陶精确地控制着明矾粉的用量,均匀而少量地撒入每个盘中。
随着明矾粉的溶解,平静的乳白色液面如同被投入了无形的石子,瞬间激荡起无数细密的白色涟漪!这些涟漪迅速扩大连接,整个液面在短短十几息内,就彻底变成
第181章 :胶坊-->>(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