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猛然的一阵大垮塌,烟尘弥漫了开来。
待到烟尘稍散,所有人迫不及待地望向石壁。
只见那道巨大的裂缝被硬生生凿开了一个豁口!碎裂的岩壁终于被撕开了一道足够宽阔的通道!碎石堆满了豁口内侧!
“清理队!跟我上!继续!马上就要通了!”
鲁大身先士卒冲了上去,将通道内的碎石向外清理。
而后又是火烧,水激,钢钎队,床弩齐射。
周而复始,一天又一天,同样的工作一直持续了七天左右。
随着一道透光从石壁上射下。
鲁大颤抖的手终于是稳定了。
“通了”
“通了!!”
“通了!真的通了!”短暂的死寂后,震耳欲聋的欢呼声如同海啸般爆发出来!
力役们,工兵们,吏员们,无论来自并州还是冀州,此刻都抛下了工具,激动地拥抱泪流满面!他们用血肉之躯和简陋的工具,硬生生的凿出了一条新的生路!
鲁大站在弥漫的石粉中,看着那豁然开朗的通道,看着通道对面隐约可见的山色,一股难以言喻的豪情与疲惫交织着涌上心头。
他重重地吐出一口带着石粉味的浊气,声音嘶哑却充满了力量:“清理通道!准备……通车!”
“喔!”
这最后一段路的打通预示着冀州之民可以安心进入并州了,同样,并州的粮草也能更快的抵达冀州!
土门关。
这座扼守井陉道东口的关隘,此刻成了张显与卢植之间交易的枢纽。
关隘之内,气氛肃杀而繁忙。
一队队手持利刃,神情警惕的并州甲虒军与镇北军严密布防,目光锐利地扫视着关内关外。
关墙之上,张字大旗与卢字帅旗并列招展。
一片巨大的校场上,泾渭分明地划分出两个区域。
东侧,是卢植派来的北军精锐押送来的黄巾俘虏。
他们大多面黄肌瘦,神情麻木,戴着简陋的木枷或绳索串联,如同待宰的羔羊。
眼神中除了绝望,便是对新命运的茫然恐惧。
押送的北军校尉一脸冷漠,手按刀柄,对俘虏偶尔的骚动厉声呵斥。
西侧,则是由赵云亲自率领的并州押粮队。
几百辆沉重四轮辎重车整齐排列。
每辆车上都堆满了鼓鼓囊囊的麻袋,散发着粮食气息。
车旁是精锐的甲虒军士卒,盔明甲亮,眼神沉静,散发着无形的威慑力。
关楼议事厅内,气氛则相对融洽。
卢植的心腹幕僚,一位姓陈的长史,正与并州方面负责具体交割的狱曹主簿谷雨相对而坐。
两人面前摊开着厚厚的名册簿子。
“谷主簿。”卢植的长史指着名册上的一行行记录。
“此乃本次移交之俘虏名册,共计九千三百七十六人,籍贯,年龄,体貌特征及被俘前所属黄巾部曲,皆已详录。
此乃卢中郎亲笔签押之文书,请贵方验看。”他将一份盖着鲜红帅印的羊皮文书推给谷雨。
谷雨仔细查验文书印鉴,又对照名册抽查了几页,确认无误后,提笔在另一份同样格式的文书上签下名字,并加盖了张显授予他的使匈奴中郎将印信。
他将这份文书和一份粮签凭证递回给对方。
“陈长史,此乃我方接收文书及粮签,凭此签,贵方可至西侧粮队,按签所示数目,提取粟米三万石,此粮,助卢中郎稳定军心。”
谷雨的声音平静而有力。
卢植的长史接过文书和粮签,看着上面清晰的粟米三万石字样,心中一块大石落地。
他郑重收起,对着谷雨深深一揖:“张使君高义!卢中郎及北征将士,铭感五内!此恩,日后必报!”
“陈长史言重了。”谷雨起身还礼,目光投向窗外校场。
“这也只是第二批粮草,我家主公答应了卢公粮草六万石,后续可继续在此交付。”
“自然。”卢植的长史拱手一礼。
交割程序完成,双方再无寒暄。
陈长史带着粮签匆匆赶往粮队方向,安排北军士卒装运救命粮。
而谷雨则带着几名吏员和甲虒
第177章 :径道通-->>(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