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ap.wangshugu.info
张显背着手站在筒仓旁的高台上。
一旁,在这里做工的头儿陈伯跑了过来,他算是张显认定的佃户人选之一了,在饲养跟屠宰上的各种经验都很丰富。
原本是某家屠户家里的帮工,干这行干了快二十多年了,后来晋阳人口普查的时候被他给挑选了出来。
看着跑来的老汉,张显问道。
“陈伯!今天排哪几栏?”
陈老汉闻声抬头,抹了把额头的汗,中气十足地回应:“家主!按你定的轮换表,今个能出鸡五栏,出鸭五栏,猪牛各十五栏!”
张显点头:“那就去叫人吧。”
“诺!家主!”陈老汉应了一声,就去招呼人手去了。
家园农牧区现在宽广,所以张显安排每月进行两次屠宰,一来是工作量可以减少很多,二来也能让剩下栏位里的禽畜诞下幼崽填充屠宰后的栏位。
保持这种节奏就可以让家园栏位里的禽牲一直源源不断的生产,不用从外部调取禽牲进来。
看着逐渐人头汇聚的牧区他点了点头,自顾自的走向了农区。
将近半亩的农区种植田里作物五花八门。
甘蔗,棉花,豆,麦,蜀黍,苜蓿,人参药草都有。
其中甘蔗跟棉花的种植仍然是最多的,占据了半亩区域里的四分之三。
现在种植区域二百八十八平方米,每平米九株作物,可以种下两千五百九十二株作物。
其实如果是就经济价值而言的话,那全部用来种植甘蔗是最划算的。
它一根算做一株,成熟后单株就有五斤重,用来制糖去掉头尾还能有三斤半左右。
农区一轮十天,一个月三轮。
以前种植栏位少的时候一个月都能产糖三四百斤,现在区域大了,光是用来制糖一个月的产量已经上两千斤了。
棉花也是一样,以前一个月的产出的棉布够给二十人左右提供衣物,现在每月差不多能提供两百人左右的棉服了。
而且棉花还变种了,变得更加的耐寒,并州南部的春播即将开始,他已经打算在今年推广开棉花的种植。
不知道经历过家园农区两次变种耐寒的棉花能在并州的土地里长出多少棉花出来。
花了半个时辰,张显将农区里的作物悉数打理好。
除草,施肥,驱虫,在农区劳作的他跟普通的农户没有什么两样,顶多就算是俊朗英武一些。
待收拾完农区,牧区那边的屠宰也在如火如荼。
被陈伯叫来的半大小子们用草绳捆着鸭脚鸡脚。
动作熟练得很,一只只肥鸡肥鸭被迅速制服,丢进旁边准备好的大竹筐里。
四十五只鸡鸭,很早就被装筐完毕,留下五个鸡鸭舍满地的羽毛。
那边,专门的屠宰区,一排排挂钩热水桶褪毛大锅早已准备就绪。
杀鸭杀鸡放血,烫毛褪毛开膛破肚,分割处理……流水线般的操作在十几个妇人手中熟练的进行。
鸡鸭肉跟鸡鸭内脏被分门别类放入不同的盆中,鸡鸭毛也被收集,鸡羽可以制作箭矢弩矢,鸭毛则是可以尝试填充羽绒,都是用得上的材料。
鸡鸭骨架和其他的边角料则堆在一旁等待处理。
等到张显过来的时候,白花花,光溜溜的鸡鸭就已经挂满了架子。
“家主。”
“使君。”
处理鸡鸭的人中有的是张显聘请的仆役,有的则是普通百姓过来挣一份工钱的,他们行礼问候,张显也点头回应。
“辛苦各位了,这些鸡鸭先挂着冻一会,待会跟猪牛肉一齐装车。”
“另外这些鸡鸭骨架你们也可以带些回去煮成肉汤暖身。”
“多谢家主(使君)。”
几个半大小子跟一些妇人感激道。
在这里干活有工钱不说,他们的家主使君也会经常让他们带些边角料回去。
别看是边角料,但上面还是有些肉的,特别是骨架里还能煮出不少的油水出来呢。
妇人们带着半大小子们各自取了几副鸡鸭的骨架,十几个人一人两三副剩下的骨架也还有大半多。
这些
第169章 :催婚-->>(第1/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wap.wangshugu.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