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小山一般,几乎将箱子撑破!铜钱特有的金属气息混合着灰尘,弥漫在空气中。
更有几口箱子,专门盛放着精美的金银器皿——酒樽、碗碟、烛台、首饰……上面镶嵌着珍珠、玛瑙、琉璃,流光溢彩,显然是准备送礼或自用的精品。
另一侧的木架上,层层迭迭堆满了各色锦缎丝绸。蜀锦的华美、绫的轻柔、齐纨的细密……赤橙黄绿青蓝紫,如同打翻了染缸,绚烂夺目。
这些丝绸大多用防潮的毡布包裹着,一匹匹堆积如山,数量之多,足以让晋阳城最大的布庄汗颜。
其中不少匹料上,还印着皇家贡品的特殊标记!
靠近门口的几个架子上,摆放着更为珍贵的物品。
有镶嵌着硕大夜明珠的金冠,有整张毫无杂色的雪白狐裘,甚至还有几株用玉盆盛放、叶片翠绿欲滴的珍稀珊瑚树!
这些东西,显然不是阳曲这种地方豪强该有的,来源不言而喻。
角落里,散乱地堆放着许多竹简古籍和文房之宝。
名贵的砚、墨、笔,如同破烂般被随意丢弃在一边。
张裕附庸风雅,搜刮了不少好东西,却显然并不珍惜。
“我的天啊……”一个负责清点的老吏员,手一哆嗦,手中的算盘差点掉在地上,声音都在发颤,“这……这得值多少贯钱啊……”
与此同时,派往张氏各处庄园和店铺查封的队伍,也陆续传回了令人咋舌的消息。
从张氏庄园账房和各处隐秘地点搜出的田契、地契,堆积起来足有数米高!
经过初步整理,张氏及其核心附庸家族在阳曲一县之内,隐匿未报、非法侵占、强买强卖的良田、山林、水塘,总计竟达惊人的两万三千余亩!
这几乎占到了阳曲县登记在册总田亩数的四成!每一张田契背后,都浸透着无数小农的血泪。
各种账册更是浩如烟海,田租账、高利贷账、商铺流水账、行贿账(记录着历年向各级官吏“孝敬”的明细,时间、人名、金额、事由一清二楚!)、
人情往来账……这些账册不仅坐实了张裕及其家族盘剥乡里、鱼肉百姓、贿赂官吏的种种罪行,更如同一张巨大的蛛网,将阳曲乃至太原郡部分官吏都牢牢地粘在了上面!
查封张氏最大的三处庄园粮仓时,吏员们再次被震撼。
巨大的仓廪里,黄澄澄的粟米、小麦堆积如山,一直堆到仓顶!粗略估算,仅这三处粮仓存粮就超过一万五千石!
足够阳曲全县百姓吃上大半年!在去冬今春粮价飞涨之时,张家的粮仓却满得要溢出来!
这巨大的反差,让所有参与清点的吏员都感到了一阵阵的心寒。
前有王氏,后有张氏,豪强氏族何其似也!
清点工作持续了整整三天三夜。
赵石几乎不眠不休,亲自坐镇监督。
司法曹的吏员、临时调来的书吏、甚至一些识字的兵卒,都被发动起来,点着油灯和蜡烛,在堆积如山的财物、契书、账册中埋头苦干。
一份份清单被飞快地整理出来,送到赵石案头。
“掾史!主库房初步清点完毕!计有金饼九百四十七饼,银锭千余斤,成色上好的五铢钱……初步估算折合铜钱约六百八十万贯!各类金银器皿、珠宝玉器……估价难以估量,至少……至少再值四百万贯以上!”
一个吏员的声音激动得发颤。
“掾史!田亩汇总:隐匿、侵占、非法所得田产,总计两万三千六百七十四亩!山林、水塘、宅基另计!”
“掾史!各处粮仓汇总存粮:粟米一万一千石,小麦四千三百石,杂粮两千石,总计一万七千三百石!”
“掾史!各商铺查封浮财及货物,初步估价约五十万贯!另有借贷抵押的地契、房契无数,尚在清理……”
一个个天文数字被报出来,赵石却是格外的冷静。
多吗?
多!
但比起当日在晋阳查封王氏家财,这阳曲张氏不过是小猫小狗而已。
他的脑海又一次的念其自己的主公,显哥私下跟他们这些村里的伙伴时常念起的事。
百姓羸弱罪不在懒惰,而在豪强地主。
以往他可能并不理解的足够清晰,但经过这几次的抄家以后,他彻底明白了。
豪强都是趴在百姓身上敲骨吸髓的巨蠹!
不论是在中原,还是在边地!
当最后一份主要清单汇总到赵石手中时,他深吸一口气,提笔蘸墨,在一份早已准备好的、送往晋阳郡守府的汇报文书上,郑重地写下了触目惊心的数字和罪证摘要。
他特意在末尾加了一句:“张氏之富,逾州郡府库,其罪之深罄竹难书!阳曲百姓苦张氏久矣!今赖使君天威,荀县令运筹司法曹上下用命,方破此百年坚冰!此役所获,钱粮军械田产如数记录尽数封存,恭候使君、县令钧裁!”
晋阳,郡守府书房。
烛光柔和。
荀彧并未休息,他正与刚刚安顿下来的王烈、陈纪商议着太原郡开春后劝课农桑、兴修水利以及整顿县学的具体章程。
谷雨无声无息地闪入,将一份密封的、带有阳曲县司法曹火漆印的厚厚文卷,轻轻放在荀彧的案头。
第151章 :太原定-->>(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