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41章 :见闻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最大限度地保障公平和秩序。

    几人又是看了一阵,荀彧跟郭嘉也没想到,看人拿米装米背米原来也能让人看得津津有味,若不是韩暨出声提醒,他俩肯定还能再看一会。

    转过街角,一股淡淡的草药香飘来,一间挂着“仁心堂”匾额的药铺前,也排着队伍。

    铺内坐堂的是几位年纪不算太大的郎中。

    柜台后,伙计忙着抓药、捣药。

    “这是虑虒最大的药铺,也是县衙指定的能用工分的药铺。”韩暨介绍。

    “坐堂的主医唐医师,医术精湛,是跟主公一齐从常山来的大医。

    虑虒多矿工、筑城工,易有跌打损伤、热症暑病都可以来这里就医。

    县衙规定,凡持有工分牌的在册工人及其直系亲眷,凭工曹出具的证明,可在此享受诊金减半,部分常用药材也按成本价供应,若遇工伤,则由县衙工坊全额承担医药费。”

    正说着,一个手臂缠着渗血布条、穿着建筑坊号衣的汉子,在一个同伴的搀扶下走进来,直接走向柜台,亮出一块特殊的木牌和一张纸条。

    伙计验看后,立刻招呼学徒:“快,带这位工友去后面,请唐医师优先处理!”

    荀彧眼神微动:“此等举措,虽耗钱粮,却可收拢人心,凝聚民力,使劳作者无后顾之忧。”

    韩暨点头:“主公常说,人乃根本,若无强健之民,何来强盛虑虒?此乃固本之策。”

    “越是简单的计策就越是良策。”郭嘉由衷佩服的说道。

    他们一路继续走走停停,出乎荀彧郭嘉的预料,明明是一座不大的县城,他们却是半天都没看出城去。

    临近傍晚,一些小食摊也开始支起炉灶。

    一个卖“胡饼”的摊子前围了不少人。

    摊主是个边塞汉子的打扮,动作麻利地将面团贴在炉壁上,不一会便烤得焦香四溢。

    旁边还有卖煮豆羹、蒸饼的摊子,热气腾腾,香气扑鼻。

    郭嘉频频往那边看去,韩暨微微一笑,便也带着人往那走。

    “虑虒流民汇聚,各地风味小吃也就多了起来。”

    韩暨笑道:“只要干净卫生,按时缴纳市税,县衙是鼓励的,奉孝若有兴趣,稍后可尝尝这胡饼,别有一番风味。”

    郭嘉确实有些意动,但目光却被街角一处不起眼但很干净的小砖房吸引。

    房子门口挂着一个木牌,上书四个端正的隶字与楷字:“公厕”。

    “那是?”郭嘉好奇。

    “哦,那是公厕。”韩暨解释道。

    “主公严令,城中不得随意便溺,故在主要街巷和集市附近,皆设此公厕,由‘环卫坊’的工人定时清扫维护。

    门口那木桶里盛的是石灰水,进出可稍作冲洗,此举虽琐碎,却大大改善了城内卫生,减少了疫病滋生。”

    他指了指不远处几个穿着统一灰色短褐、推着木轮车清扫街道的人:“那便是环卫坊的工人。”

    荀彧看着那干净整洁的公厕和忙碌的环卫工人,再联想到一路走来相对干净的街道,心中对张显治理的细致程度又有了新的认识。

    此等“小事”,非有大毅力且真心为民者,绝不会如此投入。

    “胡饼熟咧!”

    边塞汉子打扮的摊位处传出一声吆喝。

    郭嘉闻言快走了几步过去掏出五铢钱问道:“咋卖咧、”

    “两钱三个,恁要几个?”

    “你这打扮.你这口音”郭嘉嘴角抽了抽。

    丢下四个五铢钱:“来六个。”

    “好嘞,要辣子粉不要?”

    “辣子粉?茱萸吗?”

    “辣子是辣子,茱萸是茱萸,辣子是辣咧,茱萸是辛咧,恁这娃要分清楚。”

    “加了能好吃咋?”

    “那必须嘞!”

    “加!”

    虽然不知道什么是辣子粉,但摊主说必须好吃,那郭嘉就是信了。

    摊位老板收了钱手脚麻利,六个掌心大的胡饼被铲下,而后从一侧开口,添了些红彤彤的干粉进去。

    随后便用荷叶包了起来递给了郭嘉。

    拿着胡饼郭嘉回到了韩暨跟荀彧身旁,打开荷叶包,一股冲鼻的香气扑面而来。

    他伸手递到两人面前,韩暨也不客气拿起一个就啃了起来,一边吃一边道。

    “这处摊位的摊主也是跟主公从常山来的冀州人,别看他一副塞外模样的打扮,但其实是中原人。”

    “哈哈哈,我就说他那口音耳熟的很。”

    郭嘉捧腹大笑,随即咬了一口胡饼,笑容便从脸上消失了,转而是一片涨红!

    “嘶什么.

第141章 :见闻-->>(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