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的可能。”
“户曹就主要负责户籍造册,普查,记录等事。”
“工曹负责虑虒百业建设。”
“仓曹主库。”
“至于司法曹。”他顿了顿,正色道、
“乃是主公设立,专司民刑诉讼,独立于县衙其他事务,主官由主公直接任命,只对主公与律法负责。
其下设有法吏、书吏、差役,负责调查取证、记录案卷、传唤人证、执行判决。
力求‘有讼必理,有理必断,有断必公’。”
荀彧眼中精光一闪:“司法独立,不受地方豪强或行政掣肘……此举倒是大善!
只是……推行不易吧?”
“确实不易。”韩暨坦诚道、
“起初阻力不小,地方积弊,人情牵扯,但主公意志坚定,亲自坐镇处理了几桩涉及豪强遗留势力的棘手案件,杀伐果断,明正典刑,立威于众。
同时,选拔法吏首重公正、明律、不畏强权,如今运行半载,已渐入正轨民间口碑甚佳。”
郭嘉心有佩服,但仍旧如同一个好学孩童一般不断提问:“工分又是何物?”
韩暨轻笑解释道:“这也是主公设立,虑虒百业待兴,官营作坊、矿山、筑城、修路等所需劳力甚巨。
若全以钱币支付,一则虑虒钱币流通尚不足,二则钱币价值易受外界影响波动。
故主公推行‘工分制’。
凡在官营产业出力者,按工作量、技术难度、工时长短,由记工记录‘工分’。”
“这工分,非钱非粮,如何流通?”荀彧追问,他对这种新颖的制度充满兴趣。
“工分本身不流通,只在县衙工曹处有档案记录。”韩暨详细解释。
“工人凭记工牌,可定期到县衙指定的‘工分兑换处’,凭工分兑换粮食、布匹、盐、铁器、农具、甚至蜂窝煤等生活必需之物。
兑换比例由县衙根据各物产成本和市场情况定期公布,相对稳定。
如此一来,工人劳作所得,能直接换取生活所需,省去了中间环节和钱币贬值的风险,保障了基本生活。
同时,县衙也能更有效地统筹物资,将劳动产出迅速转化为建设力量,比如筑城的石料、烧砖的燃料、制蜂窝煤的原料,很多都是以工分形式支付给参与开采、运输的民夫。”
“妙啊!”郭嘉抚掌赞叹:“用既有实物担保以虚转实,以实保虚,既能绕开钱币不足和贬值的困扰,也能直接将劳力转为建设资源以及民生保障!这张中郎,不是听闻其是武将吗!”
荀彧也深以为然:“此法看似简单,实则蕴含大智慧。
其一,保障了底层劳作者的基本生存,使其无后顾之忧,安心劳作、
其二,极大地提高了县衙对人力物力的调配效率,避免了中间盘剥、
其三,工分只用于兑换县衙掌控的物资,无形中强化了县衙的权威和对经济的掌控力。
只是……此制运行,对县衙的组织能力、物资储备、物流调配要求极高,稍有差池,便会失信于民。”
“文若慧眼如炬,一语中的。”韩暨赞道、
“此制能行,全赖虑虒如今几大支柱产业支撑、桃源酒坊获利丰厚,是钱粮重要来源、煤矿产出巨大,不仅供应自身,还外销获利。虑虒农牧产出稳定,能提供大量肉蛋禽畜,加上新开的蜂窝煤坊、砖窑、石灰窑等,物资相对充足。
再者,主公极其重视吏治和效率,工曹、仓曹运转如臂使指,方能维持此制。
但即便如此,也需时刻小心平衡。”
正说话间,门外传来沉稳的脚步声,韩暨耳朵一动立刻起身:“主公回来了。”
荀彧和郭嘉也连忙起身整理衣冠。
只见一位身形高大挺拔的青年将领走了进来。
他身着玄色常服,未着甲胄,面容英挺,目光深邃沉静,行走间自有一股渊渟岳峙的气度,正是张显。
“颍川荀彧(郭嘉),拜见张中郎!”荀彧和郭嘉躬身行礼,姿态恭谨。
张显一愣,旋即露出温和的笑容,快步上前虚扶:“文若先生,奉孝先生,快快请起!久闻志才念起,今日得见,果真气度不凡!
他声音清朗,态度谦和,毫无倨傲之色。
心里却是敲锣打鼓着。
荀彧,曹操的定心丸,只要是他坐镇后方,那后方就乱
第140章 :荀彧郭嘉-->>(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