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23章 :甲虒营!(求追读4k)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中军区域外围,预留了传令兵、亲卫营以及军法司、幕僚团的营区位置,用矮木栅或绳索初步划分。

    中军牙门东侧是度辽营区、

    占据营盘最大面积,按照“风林山火”四营规划。

    一片片整齐划一的营地区域被清理出来,地面平整,排水沟正在挖掘。

    每个“伙”(十一人)将共享一顶大帐,伙长帐位于前列。

    各“队”“屯”的驻地界限分明,预留了足够宽度的通道,便于集结和调动。

    风字营(长矛)与林字营(刀盾)位置靠前,山字营(重甲)居中靠后,火字营(弓手)则位于最后的位置,便于射界展开。

    空地上,已经能看到一些新到的步卒在老兵带领下,进行最基础的队列和体能训练,呼喝声此起彼伏。

    中军牙门以北是骑营,位于营盘西北侧,靠近滹沱河。

    这里地势开阔,预留了巨大的跑马场和训练地,与步卒区不同,骑兵营区更注重马匹的需求。

    一排排坚固的马厩正在搭建,木桩深埋,棚顶厚实,地面铺设了干草和防滑的木屑。

    草料场、饮水槽、钉马掌的匠棚等设施一应俱全。

    虑虒的战马已经迁入在临时围栏中悠闲地嚼着干草,老兵们则忙着指导新来的辅兵如何照料马匹、清理马厩。

    空气中弥漫着草料、马粪和皮革特有的混合气味。

    中军牙门以东北,是位于营盘东北角的匠造营,这里是营盘的“心脏”之一。

    巨大的水轮锻造区炉火熊熊,童氏兄弟带着铁官镇的匠户日夜赶工。

    沉重的锻锤在水力和人力轮番敲打下,发出震耳欲聋的轰鸣,火星四溅。

    新制的环首刀、长矛头、箭镞在冷却池中腾起白烟,旁边是木工作坊,锯木声、刨木声不绝于耳,工匠们正紧张地制作盾牌、修补器械、搭建望楼构件。

    皮匠棚里,硝皮的味道浓烈,匠人处理着生皮,制作甲片衬里、马具和箭囊,匠作营日夜不息,是这座军营力量源源不断的保障。

    辎重营区位于匠作营旁,占据大片区域,巨大的粮仓(临时用土坯和木料搭建的仓廪)已初具规模,韩暨亲自监督,要求仓底必须垫高、铺设防潮木板,仓壁厚实。

    一车车从虑虒县城和周边郡县调运来的粮秣(粟、麦、菽)、草料正源源不断地运抵入库,由专门的书吏登记造册。

    武库则更为戒备森严,新打制好的兵器甲胄、弓弩箭矢在此分类存放,由重兵把守,还有存放被服、药材、营帐、工具等各类物资的库房。

    辅兵与后勤区,散布在营盘各处,相对集中在中军和步卒营区之间。

    这里有伙头军(庖厨)的区域,巨大的行军锅灶排开,柴火堆积如山,负责数千人伙食的辅兵们正忙着挑水、劈柴。

    医营也已设立,虽然简陋,但用厚毡搭建的帐篷内,草药味弥漫,从虑虒征召来的医匠正整理着药材和简单的医疗器具。

    另外还有负责清洁、修缮、运输的辅兵营地也在规划中。

    整个甲虒营,就是一座巨大的、喧嚣的工地和军营的结合体。

    数万人(包括民夫、新兵、老兵、工匠、辅兵)会在其中劳作、训练、生活。

    “嘿呦!嘿呦!”的夯土号子与“叮叮当当”的铁锤敲击声交织。

    战马的嘶鸣与军官的训令此起彼伏。

    车轮碾压冻土的辘辘声与匠作营的轰鸣混响。

    空气中弥漫着汗味、泥土味、木屑味、铁锈味、马粪味、新煮粟饭的香气以及远处匠营飘来的淡淡焦糊味。

    虽然嘈杂,但在韩暨派来的老吏和军法官的协调下,一切都在乱中有序地进行。

    道路被严格规划,不同区域的人员流动被引导,物资堆放有固定地点。

    手持军棍的执法队由戏忠挑选的军法官带领,在营区各处巡视,维持着基本的秩序,对任何可能引发混乱或延误工期的行为都毫不留情。

    时过二十余天,度辽营新兵募选已经接近尾声,一批又一批的新卒被带回到了这里。

    骑

第123章 :甲虒营!(求追读4k)-->>(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