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22章 :募兵考(补端午加更4k)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不负主公所托!”

    黄忠,赵云,半跪而应。

    ——

    太原郡,晋阳城西,募兵大营

    晋阳作为并州州治,人口稠密,消息灵通。使匈奴中郎将张显开府募兵的消息,连同那优厚的安家费和免赋役的条款,早已通过官府布告和往来商旅传遍四方。

    募兵点设在城西之外的开阔地,临时搭建了木台高耸,两面大旗迎风猎猎:一面是“汉”字大纛,一面是“使匈奴中郎将张”。

    黄忠顶盔掼甲,按剑立于台上,不怒自威。

    他身后是数十名全副武装、杀气腾腾的虑虒老兵,如同磐石。

    台下,人山人海,应募者排成了数条长龙,多是精壮汉子,间或有面容坚毅的少年,甚至还有不少眼神桀骜、一看便是游侠儿打扮的人物。

    维持秩序的郡兵手持长戟,竭力保持队列。

    黄忠抚须一笑朝周边随他来的桃源老卒笑道:“主公之威横扫并州,你瞧这场面,说不得光是太原就足够募足新兵了。”

    四周老卒相笑:“辽尉,你看主公给的那待遇,别说他们了,就是我们也想来试试啊。”

    “谁说不是呢,要不哥几个现在脱了戎装,也去排队怎样?要是拿下入伍名额,那可是三千钱跟十石米呢!”

    “那某可不收啊。”黄忠大笑着一人踹了一脚。

    笑后也肃穆了几分:“差不多了,尔等皆去粗挑,某去考艺,都抓紧时间!”

    “诺!”

    黄忠往那临时搭建的校场而去。

    那边排队的相当于面试,只要长得是一副人样,没有明显的病症四肢健全即可通过。

    通过后的考艺才是关键,过了考艺者才能入度辽营。

    考艺这边也是人头攒动,今次晋阳城大募所来者众多。

    黄忠也不耽搁,当即上前主持。

    考核大致分三关,力考,技考跟问核。

    力考场边摆放着数个重量不等的硬弓和石锁,从百斤至三百斤皆有,应募者需能轻松举起百五十斤石锁,并开一石半硬弓便算通过。

    若有力大者尝试三百斤石锁或开三石强弓,则会被黄忠关注,让军吏在其名册上标注“力士”或“强弓手”的字样。

    技考场地则在一旁设有简易木桩阵和草靶。

    应募者可展示自身擅长的技艺,刀盾配合、长矛突刺、投掷短矛或飞石,好待后续安排相应兵种。

    有猎户出身的汉子,三十步外飞石击打小靶,十中七八,引得负责记录的军吏高喊:“善投掷,录!”

    也有游侠儿舞动环首刀,招式凌厉,虽略显花哨,但底子扎实,也会被特别标注善短兵,待入营后主入刀盾营受训。

    而问核查则是张显特别嘱咐要开展的,通过前两关者,需至军法官案前接受询问。

    “籍贯何处?家中几口?可有作奸犯科?”

    “为何投军?为钱粮?为功名?抑或为杀胡?”

    “若临阵,主官令你死守不退,敌众我寡,汝当如何?”

    “若同袍负伤陷于敌阵,汝救是不救?如何救?”

    主要问题就这几种,标准答案张显也给了许多种,只要回答者大致与标准答案的回答路径相似,那便是通过,如果有军法官实在拿不定主意的可送回虑虒由张显亲自决断。

    至于为何要设置这一条,也是为了再筛一次兵源,这么做肯定会让募兵难度艰难几何,但也能让军中的兵卒人品稳定许多。

    至于有用没用,桃源卒已经是给出了答案,肯定是有点用的。

    步卒招募如火如荼,黄忠亲自把持入伍者录选,一批健卒刚录入,他就立即唤道:“下一批!”丝毫不耽搁一丁点的时间。

    黄忠声若洪钟。

    一队约二十余人,衣衫虽旧但浆洗得干净,步伐虽不整齐但也大致同步的青年在募兵官的带领下走来。

    领头者身材不高但异常敦实。

    募兵官上前耳语:“辽尉,他们都轻松通过了力考,皆是能举三百斤石锁跟三石强弓的力卒。”

    “不过技考有些失水准,大多不通武艺,只会些简单把式、”

    “嗯,某知晓了、”

    黄忠颔首,他听出来了这伙青年应该是常年务农者,

第122章 :募兵考(补端午加更4k)-->>(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