悄默默的离开了。
轧棉机,弹棉床都已经准备好了。
这一次说什么也得把棉花技艺给钻研出来。
虑虒县衙隔壁宅邸的工坊里,张显挽起袖子,盯着收获晾晒了半日的雪白棉朵、晨光透过窗棂,在青砖地上投下细密的光斑,浮尘在光柱中缓缓游动。
“这次定要成功。“他指尖碾开一团棉花,纤维在阳光下泛着珍珠般的光泽。
三个月前失败的棉絮一部分泡了酒精充当医疗用品,一部分实在用不了便团成了灯绳用来照明。
脚踩式轧棉机安静的躺在一角,他上前搬了过来,便开始了轧棉去籽。
脚踩轧棉机的踏板发出“吱嘎“声响,飞轮越转越快,张显突然想起什么,从怀中掏出个小陶瓶。
“蜂蜡混松脂“他将混合物涂在枣木辊齿上:“防纤维断裂。“
棉朵喂入机器,奇迹般分成两股,棉絮如云朵涌向竹篓,黑籽“噼啪“落入陶瓮,他抓起一把棉絮轻扯,三寸长的纤维完好无损。
“妙!“张显吹散掌心棉绒,看它们在光中飞舞。
百余斤的棉朵很快就被处理完毕,时效之快比他在桃源时好几人一同擀都要快上几倍。
机器就是机器,哪怕是这最简单的人力机器,也比人独手去做要快太多了。
轧出来的棉朵有些扁平,张显将箩筐里的扁平棉朵全都倾倒在了一旁的棉床上。
棉床半人多高,都快到张显胸腹了,做这么高主要也是为了不让人弯腰辛苦。
棉床一旁还放着把长弓,弓臂四尺来长跟棉床的长度相差无几,张显拿起将其与梁上的绳索绑了起来。
四尺长的柘木弓悬在梁下,棉锤轻敲“嗡——“的一声。
弦音在棉堆里荡开,蓬松的棉絮如浪翻滚。
张显笑了起来,在脑海中演练了许久的事物总算是有成果了,这种成就感也属实让人着迷。
忽的,他忽然福至心灵,看着弹起翻涌的棉浪:“或许可将单弦改双弦下次可以试试。”
弦音阵阵,整个房间里也被晨光照射的棉絮横飞。
棉床上的棉絮愈发的蓬松,渐渐的原先扁平的一床棉朵都变成了一堆如雪般的棉堆。
当然,张显也从一翩翩君子成了个雪人。
头发面目衣服上到处都是雪白的棉絮。
“呸呸,下次得先弄口罩才行.”
他胡乱的拍打了一下身上,轻柔的棉絮飞舞的更加厉害了。
开窗开门,到了室外拍打,这才是简单的清理了一下。
蓬松棉堆好了,那下一步便是如缫丝一般的缫线了。
上次桃源的那几位嫂嫂确实没有说错,棉线的制备就是跟蚕茧一样将千头万绪拧成一股绳。
只不过步骤错了,棉花毕竟不是蚕茧,先入了沸水,导致纤维断裂严重,所以后续便无法成线。
张显也是在脑海中回想了无数次以后才回想起了些许,所以这次他要先缫线出来。
东汉的腰机纺锤功效太差,一机一锭一次只能弄一条线。
他干脆也改进了一番,随着匠艺技能的提升,他在手工机械方面的技巧经验也是愈发的熟练。
改良后的纺车静静地待在房中一角,车体不大,但却是三锭车,手摇动力,一次能弄三条线出来。
当然,锭子越多一次性能弄的线也越多,不过他还没有彻底吃透纺车的型制,就只弄了三锭车出来。
将棉絮团了团放到离纺车近的位置,他将一团棉絮捻成了线状然后扣在纺车里连上锭子。
棉絮成线的原理就是利用纤维之间互相纠缠的原理以相对的速度拉扯而成。
棉的特点就是纤维十分容易勾连一起,加之其本身纤维就比较长,所以就成了纺织的好原料。
转动纺车,三个锭子也匀速的转动了起来,棉堆里三根线相继缠绕带出拉长,棉线终于是成功的在自己手上出现了!
棉线竟如银蛇般连绵抽出,在锭子上缠绕,随着时间的推移,三个锭子同时飞转着,那绕满线的纱框以及锭子也愈发的饱满。
“成了!”
随着最后一缕棉絮飞向了纺车,张显大喜的欢呼了声。
线成了那后面其他制成品就全是顺理成章了。
有线剩下的就全看裁缝手艺
第112章 :棉(雨停了遂加更4k开心)-->>(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