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源这两个月,他几乎把整个真定周边的豪族世家都摸了个底。
“却是包揽的陶品。”
“那桃源可是他家的大客户,咱们每月消耗多少陶罐陶缸,这围堰最多也就影响三四天的水量,抽个时间上门拜访一下应该无事。”
如今桃源每月消耗的陶品无数,光是装酒要用的罐子就得以数千为数,不看僧面看钱面,他就不信李家这个面子都不给。
“届时某与主公一同前往。”
韩暨有些不放心张显一个人去,虽然自家主公在常山的名望很好,但有些豪族偏就爱干龌龊事。
“成。”
张显点头应允。
两人又在此地绕行了几圈,五百亩的土地不大,十来分钟就绕了一圈。
“这里土质却是不适合种地了,底下土质太过紧实透水性太差,不过”
张显蹲着查验土质,搓了搓几处掘土而出的土粒往李家村的方向看去。
“我算是清楚李家为何会在此处起家了,这底下陶土丰富呐。”
“主公还会认土?”
韩暨颇为惊奇。
“亲手种过几次田后,不会认也会认了,下次农忙公至随我一同下田做活如何?”
张显起身拍了拍手上的土笑道。
“自无不可,恰好暨也想知晓这田间地头究竟有何物如此受主公青睐。”
韩暨也笑了起来。
汉朝可没有耕读传家的概念,对于种田那自始至终都是黔首的活计,即便是韩暨最为落魄之时,他都没有想过往地里刨食。
夕阳逐渐西沉,溪水映着余晖,泛着粼粼金光。
“该回去了。”
张显翻身上马,与韩暨说道。
两人沿着溪岸往桃源方向缓行。
“李家那边,明日便去拜访?”韩暨问道。
张显点头:“宜早不宜迟,围堰一筑,下游水流减缓,此事我等无礼在先自是要先去招呼。”
韩暨沉吟片刻:“李家虽以陶业立足,但族中亦有子弟在郡府为吏,不可小觑,主公此去,当以礼相待,但也不必过于退让。”
张显轻笑一声:“放心,我自有分寸。”
退让?退啥退!他给面子就接着,不给面子.
张显眼中闪过几抹从未在穷苦人家身上闪过的狠厉。
二人回到桃源时,天色已暗,庄内灯火点点,炊烟袅袅,远处传来孩童嬉闹之声,一派安宁祥和。
张显下马,转头对韩暨道:“今晚早些歇息,明日朝食后再递交拜帖。”
韩暨拱手应下:“诺。”
翌日清晨,张显换了一身素色深衣,腰间佩玉,虽不显奢华,却也庄重得体。
韩暨则着儒生常服,手持竹简,俨然一副士人模样,二人骑马出庄,身后跟着两名庄户,携着几坛桃源自酿的米酒,权作见面之礼。
李家村位于桃源溪流下游十六七里处,村口立着一座石坊,其上笔记苍劲有力,雕刻技艺也透露几分神韵,显是出自名家之手。
村内屋舍俨然,道路平整,比起寻常村落,多了几分富庶气象。
刚到村口,便有李家佃户上前询问。
韩暨上前一步,拱手道:“常山张氏子旭,特来拜会李公。”
那佃户见二人气度不凡,不敢怠慢,连忙引路。
往李家村里走,张显目光多是惊奇了几分,他这还是第一次往他人的庄上参观。
所以放眼四处打量,眼中不由的多了些比较。
‘嗯,屋舍倒是比桃源气派多了,有空桃源也得改改。’
比起几代传家的李家,桃源就显得有些破落了,庄上屋舍皆是草房,就连自己住的那间都是草土墙。
复行千步,止于坞墙铁瓦前。
‘这便是坞堡了罢!多说豪强乡野筑堡,今次可算是见着了。’
韩暨前去递交了拜帖,门房拿到了,朝张显躬身一礼便往里跑去。
“公至,你瞧这坞堡多是气派。”
“主公若想,桃源自是也可如此。”
“你别说,我却有几分心动。”
张显眼眸闪动,乱世将至,如要久居乡野,这坞堡却是是需要建筑。
不过
‘黄巾一乱,该何去呢?’
‘西凉羌乱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