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震撼得说不出话。
    原来这四海商会,不只是卖粮那么简单。
    更有意思的是,事后这场暴乱的调查中,一名被捕青皮吐出一句话:
    “我们是受雇的,一人三两银子,砸一家铺子给五两。”
    “谁雇的?”锦衣卫冷声问。
    青皮不敢说,只低头道:“我只认钱,不认人……”
    ......
    消息传到京师,当天午后即被送入内阁机要处。
    徐谦案头,金丝紫笺,一字不差地写着苏州暴乱之情。
    青皮打砸、商铺焚毁、市井死伤、百姓惊惧。
    徐谦翻阅完毕,轻轻将奏章合上,唇边浮出一丝讥笑:“贺家这是狗急跳墙了。”
    他右手食指轻叩案几,声音清脆而有节奏,仿佛在衡量着什么。
    “原以为不过是场商贾与朝廷的博弈,贺家倒好,把自家变成了火药桶。”
    他盯着案上的密报,缓缓吐出几个字:“乱民闹事,杀人放火,已非抗税,而是,谋乱。”
    “既是谋乱……”徐谦语调一转,眼神一凛,“那便不是商事,是军事了。”
    “通倭刺使,证据已明,苏州贺氏,一案两罪。”
    “这场乱,不止要断他们的生意,更要断他们的胆!”
    与此同时,徐谦亲自下令:“苏州已乱,允苏州知府调兵镇压,贺家为首,着即查抄问斩!”
    务必在七日内查封苏州贺氏盐庄,查其账册、断其商路、封其库银,凡有联名抗税之人,逐一登记在册,秋后算账!
    一语落定,杀机乍起。
    片刻之后,一道朱批自内阁发出,飞快送往苏州府。
    苏州乱象,已脱离了“罢市”的范畴。
    一场原本由征税引发的商人抵抗,如今演变为一场地方与朝廷、富商与新贵之间的全面对决。
    而在这场风暴背后,一只无形的手,正在悄然调转风向。
    而那双手的主人,依旧坐在京中小雨潺潺的廊下,缓缓饮茶,目光如渊。
    江南的罢市,似是一场自发的民意抗争,但实则是商权与皇权、法治与特权的一次正面碰撞。
    朝廷默不作声,商人节节紧逼。
    可在这局之中,真正握剑的人,并非贺南楼,而是首辅徐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