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开心了起来。
    “上次我去偷偷去见郑和的时候,他对客客气气的,可一提到带我出海,面色就变了,说容他考虑一下。”
    “结果第二天母亲就把我叫过去痛骂一顿,说父母在不远游,我怎么就忍心抛下她去出海,说着说着,还哭了起来,我可是哄了好半天。”
    徐华也不知该说什么了,这就是个长不大的孩子,一切随心所欲。
    细想一下,其实这样的小公爷也不错。
    这次的遭遇战,已经让他见识到天家之争的残酷。
    他还听暗卫里面参加过靖难的老兵说过,当年奉天靖难可是你死我活,尸山血海,无数的精锐死在了曾经的袍泽手下。
    勋贵之间也不遑多让,开国的国公在靖难中也少了一批。
    反而是一些置身事外,逍遥过活的勋贵存活了下来。
    三弟的这个性格,或许真的更适合继承越国公。
    况且当下有自己和二弟,一文一武,还有父亲这根擎天柱,共同为三弟撑起一片天,就由他去吧。
    ......
    太子朱高炽回京,进入紫禁城后,第一时间诏令朝廷发丧。
    统治明帝国二十二年的永乐大帝驾崩。
    得知天崩后。
    京中百官平民,无不痛哭流涕。
    靖难之后,朱棣听从徐闻的建议,让民间休养生息,对官吏加重考核外,也提高了待遇,比之洪武年间,好过了不少。
    迁都北京,更是让当地的百姓得到了实惠。
    帝国的心脏所带来的商业效益,以及各种隐性收益,不可估量。
    两次北伐,没有动用国库,征发民夫,也都足银足饷,却将北元的残余势力连根拔起。
    这样一位立下赫赫文治武功的皇帝,如何不令众人怀念。
    大行皇帝的葬礼烦琐且复杂,同时还有太子朱高炽的登基典礼。
    二者都是国之大事,礼部拿出了早就准备好各项条陈,按部就班开始执行。
    这种情况之下,徐华和徐谦都没能在国公府中待多久,就被宫中叫走。
    
第700章 登基前夜-->>(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