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悄无声息地退了出去,对守在门外的助理低声道:“通知下去,上午十点的管理层例会推迟半小时。”
“是,龙总。”
会议室内,讨论仍在继续。
“……好,就按这个思路,采用方案C,但签名算法需要升级到抗量子攻击的版本。”姚浮萍最终拍板,手指在键盘上飞快地修改着注释,“林晚,你负责起草这部分的安全实现规范,下午给我。”
“好的。”林晚应下。这种明确的任务分配和信任交付,在几天前是不可想象的。
“浮萍姐,林晚,”曹辛夷拍了拍手,吸引大家的注意,“还有个事情。关于项目代号‘五彩绫镜’,市场部和品牌团队那边反馈,这个名字虽然有意境,但不够直观,不利于后期推广。他们建议我们内部也讨论一下,有没有更贴切、更容易被普通用户理解和记住的名字?”
姚浮萍立刻皱眉:“名字有什么关系?技术好就行了!‘五彩绫镜’挺好的,体现了数据流转如绫、洞察如镜的核心。”
林晚对这个名字倒没什么执念,她更关心功能本身。
曹辛夷耐心解释:“技术固然重要,但一个好的名字能降低传播成本,更容易建立品牌认知。毕竟我们做的是面向大众的产品。大家有什么想法都可以提,集思广益嘛。”
会议室里沉默了片刻。起名字显然不是这群技术精英的强项。
“叫‘数据保险箱’?”一个年轻的程序员试探着说。
“太普通了,而且显得笨重。”立刻有人反驳。
“隐私守护者?”另一个提议。
“有点……过时,像十年前的杀毒软件名字。”
讨论了几句,都没找到特别满意的。
林晚一直安静地听着,脑海中忽然闪过昨天曹辛夷说的话——“数据流转如绫,洞察如镜”……绫镜……五彩……
她抬起眼,轻声开口道:“或许……可以叫‘幻镜’?”
众人目光看向她。
林晚组织了一下语言,解释道:“‘幻’,可以理解为数据在加密和验证过程中,对外界而言如同幻影,不可捉摸,体现了隐私保护的核心。‘镜’,则保留了原有意象,代表我们的技术能够清晰照见数据流转的真实性与合法性,而不暴露数据本身。两个字组合,简洁,有点神秘感,也容易记忆。”
她顿了顿,补充道:“而且,‘幻镜’听起来不像一个沉重的工具,更偏向于一个酷炫的、赋予用户能力的产品,可能更容易吸引年轻用户。”
她说完,会议室里安静了一下。
曹辛夷眼睛渐渐亮了起来:“‘幻镜’……幻影般的保护,明镜似的洞察……这个不错!既保留了核心技术理念,又更现代,更轻盈!”
姚浮萍也摸着下巴,思索了片刻,难得地没有立刻反对:“……比那些直白的名字强点。技术上,‘幻’字也挺贴切,零知识验证本身就让数据对服务器而言如同‘幻影’。”
其他组员也纷纷表示赞同。
“那就初步定为‘幻镜’?”曹辛夷看向龙胆草刚才站立的方向,虽然人已不在,但她知道龙胆草肯定会支持这个更具传播潜力的名字,“我会跟市场和品牌团队沟通。大家没意见的话,我们内部以后就先用这个代号。”
众人都没有异议。
“好,名字定了,大家继续干活吧!”曹辛夷笑着宣布。
会议继续,讨论下一个议题。林晚低下头,掩饰住眼底一丝微小的波澜。她提出的名字被采纳了,这看似微不足道,却让她感觉到自己不再仅仅是一个“戴罪立功”的外来者,而是真正开始为这个项目、这个团队贡献自己的想法。
这是一种久违的、属于“创造者”而非“破坏者”的归属感。
上午的工作在高效而专注的氛围中结束。午休时,姚浮萍再次主动开口:“食堂?”
这一次,林晚没有犹豫,点了点头:“好。”
曹辛夷自然也是同行。
三人并肩走向食堂的身影,落在不少员工眼中,引发了新一轮的私下讨论。但这一次,议论声中少了许多之前的质疑和看戏成分,多了几分对项目组内部关系缓和的好奇与关注。
冰层正在加速融化。虽然距离真正的坦诚与默契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至少,通往春天的航道,已经在这日复一日的代码、争论、甚至是一起吃饭的寻常时光中,被悄然开辟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