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浮萍看着林晚发送过来的数据,眉头紧锁。5%到8%的延迟增加,对于追求极致性能的“五彩绫镜”核心模块来说,几乎是不可接受的。而状态不一致窗口,哪怕只有0.1%的概率,也是绝对不能存在的风险。
“看来直接套用传统方案行不通。”姚浮萍没有固执己见,而是果断放弃了这个思路。她双手离开键盘,身体向后靠在椅背上,揉了揉发胀的太阳穴,脸上露出罕见的疲惫和挫败感。这种在技术上前所未有的滞涩感,让她极其不适应。
林晚看着姚浮萍的样子,沉默了一下。她能感受到对方此刻的焦灼和压力,这种感受,在她潜入龙胆科技初期,日夜担心暴露时,也曾深刻体会过。她犹豫了片刻,还是开口说道:“或许……我们可以换个角度。不追求在事务链的每一个环节都保证强一致性,而是在最终提交点,通过一种可验证的延迟补偿机制,来确保结果的正确性。”
她一边说,一边在自己的电脑上快速勾勒出一个新的流程图,“就像……河流的分支与汇合,在汇入大海之前,允许支流有短暂的浑浊,但通过入海口的地势和潮汐作用,最终沉淀澄清。”
这个比喻带着一点东方式的哲学意味,与姚浮萍习惯的西方式、精确到比特的思维模式有所不同。姚浮萍愣了一下,下意识地想要反驳这种“不严谨”的表述,但当她目光落在林晚勾勒出的那个流程图上时,却猛地怔住了。
那图并不复杂,却清晰地展示了一种异步、最终一致性的处理思想。将原本需要实时强一致性的压力,分散到了事务链的不同阶段,并通过一个精巧设计的“最终验证锚点”来兜底。这确实绕开了之前遇到的核心难题。
“最终验证锚点……”姚浮萍喃喃自语,眼中重新亮起了光芒,那是一种技术狂人看到全新解决方案时的兴奋,“这个锚点的设计是关键!它需要是不可篡改的、可追溯的,并且验证成本要足够低……”
第257章续 重构的困境与意外的援手-->>(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