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然开口了。
“姚总监,”她的声音不大,却让讨论暂停了下来,“关于您刚才提到的‘动态混淆因子生成策略’,我注意到是基于荆棘科技三年前公开的‘迷雾’算法的变种进行改良的。”
姚浮萍眉头一皱,语气冷淡:“是又如何?我们做了大幅优化,效率和安全性早已不可同日而语。”
“我知道。”林晚迎着她的目光,语气平和,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专业性,“但‘迷雾’算法有一个被刻意隐藏的底层缺陷,或者更准确地说,是一个由荆棘科技预留的、极难被发现的后门。它依赖于特定时间序列下的伪随机数种子生成规律。虽然您的优化绕开了明面的逻辑,但生成器的核心机制,可能仍受其潜在影响。”
会议室里顿时安静下来。
姚浮萍的脸色瞬间沉了下去:“林顾问,你的意思是,我设计的算法存在安全隐患?依据呢?就凭你在荆棘科技‘工作’过的那点经历?”她刻意加重了“工作”两个字,讽刺意味明显。
其他几位负责人也面露疑色,看向林晚的目光充满了不信任。毕竟,质疑项目技术核心的负责人,还是由一个前商业间谍提出,这实在太敏感了。
林晚并没有因为姚浮萍的态度而退缩,她打开带来的文件夹,取出几页打印出来的代码分析图和数学推导过程,推到桌子中央。
“这是我对‘迷雾’算法及其十七种已知变种,包括姚总监您这个改良版本的逆向分析和概率模型推演。”林晚的声音依旧平静,却透着一股基于扎实研究的自信,“请看第三页的数学证明,以及第五页标注出的关键代码段。那个后门的触发条件极其苛刻,但在特定的大规模并发和数据流特征下,理论上是存在被利用的可能的。虽然概率极低,但对于‘五彩绫镜’定位的最高级别隐私保护标准,我认为任何已知的理论风险都应该被排除。”
姚浮萍一把抓过那几页纸,飞快地浏览起来。起初她的表情是不屑的,但随着阅读的深入,她的眉头越皱越紧,眼神中的怒意逐渐被惊疑和凝重所取代。她是顶尖的技术专家,自然能看出林晚这份分析报告的分量。里面的推导严谨,指出的问题点虽然隐蔽,却并非无的放矢。尤其是那个关于伪随机数生成器的推论,角度刁钻,却直指核心,让她背后不禁冒出一层细汗。如果这个隐患真的存在,哪怕只有亿万分之一被触发的可能,对“五彩绫镜”而言都是致命的。
会议室里鸦雀无声,所有人都看着姚浮萍的反应。
姚浮萍的指尖捏着那几页纸,微微颤抖。她抬起头,看向林晚,眼神极其复杂,有被当众质疑的恼怒,有对技术问题本身的重视,更有一种难以言喻的震惊——震惊于林晚在技术上的深厚功底和敏锐的洞察力,这绝不是一个普通的商业间谍所能具备的。
“……这部分生成逻辑,确实借鉴了早期‘迷雾’的框架。”良久,姚浮萍才深吸一口气,声音有些干涩地承认,虽然极其不愿,但她无法在技术事实面前撒谎,“我会重新审核这部分代码,进行彻底的重构。”
她这话一出,等于变相认可了林晚的质疑。
会议室内的气氛变得更加微妙。几位负责人交换着眼神,再看向林晚时,目光中的轻视和怀疑减少了许多,取而代之的是一种重新评估的审慎。
曹辛夷快速记录着,嘴角微微勾起一个不易察觉的弧度。
龙胆草坐在主位,自始至终没有打断这场交锋。他看着林晚在姚浮萍强大的技术威压下,不卑不亢,以无可辩驳的专业素养指出关键问题,又看着姚浮萍最终抛开个人情绪,以技术负责人的身份承认疏漏。这比他预想中的“强制调和”要好得多。
“既然发现了潜在风险,那就尽快解决。”龙胆草适时开口,一锤定音,“浮萍,这部分的重构工作由你负责,需要多久?”
“至少……一周。”姚浮萍计算了一下,
第256章破冰的晨光-->>(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