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45章 这不巧了吗?!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黄泽的安排。

    几人没再生出什么异议,在沟通了些细节问题后便立马各自离去。

    有人亲自赶往顺天府,去紧密盯着小洪子那支骑兵队伍的动向,同时还要提防着对方别有所察觉。

    有人去联系南方世家让他们赶紧把饷银送过来。

    黄泽则是准备亲自前往大名府,去挑选精兵良将。

    此时此刻。

    大名府内。

    二十七岁的卢象升正在自家宅邸内来回踱步。

    卢象升此时的情绪显然是极不稳定,连他白皙的脸庞上都跟着出现了好几个火泡。

    对于如同天之骄子一般的卢象升来说。

    能让其感到如此愤懑与无奈的,正是大明当下的局势。

    天启二年。

    年仅二十二岁的卢象升便高中进士。

    和那些在翰林院蹉跎了大半辈子的穷酸翰林不同。

    中了进士的卢象升官场之路可谓是平步青云。

    这边中了进士,那边卢象升便混了个户部主事的差事。

    然后便被朝廷派去督管临清仓。

    由于在临清仓干的极为出色,三年下来干的实事抵得上别人三十年。

    所以在今年三月份时,卢象升连续在考课中获最,一路提拔到户部员外郎。

    结果还没来得及去户部报到呢。

    一纸调令下来,卢象升又直接成了河北布政司大名府知府。

    这时,卢象升才仅仅二十七岁而已。

    二十七岁,封疆中吏。

    正四品大员。

    妥妥一个未来的宰辅之才。

    这种屁股上绑了炮仗一般的提拔速度。

    换了心理素质稍差一点的人来说,早就不知道膨胀到哪里去了。

    但卢象升却未因此而感到自满。

    他知道自己如今的一切,都是来自于天启皇帝的青睐。

    所以卢象升自为官一来,便一直将此等恩情默默记在心底,并不断以此勉励自己,只求能为朝廷多做些事情以报效皇恩。

    结果自己这边刚当上大名知府没俩月,还没来得及大展拳脚呢。

    天启皇帝就驾崩了。

    当听到先帝驾崩的那一刻,卢象升大哭一场,如同海瑞一般将当天肚子里吃的饭都全给呕了出来。

    但卢象升也知道。

    悲伤是留给死人的,活人要继续向前看。

    大明的局势可容不得他一直消沉。

    所以痛哭一场后,卢象升便强迫自己振作起来。

    先帝虽然不在了,但自己那颗一心为国的赤子之心可没跟着先帝一起离去。

    因此在朱由检刚继位登基的时候。

    卢象升便向其上了不少奏折,言明大明如今内忧外患的局面,恳请陛下勤奋治国,重振大明天威。

    但那时的卢象升还存在着一个重大的问题,那就是他还没彻底弄清楚让大明变成如今这副局面的罪魁祸首是谁。

    这就导致他上书的那些奏折,相比之下就显得较为格式化,或者说让人读起来感觉是在例行公事。

    关于大明凋敝根本问题的答案。

    其实也是卢象升这些年来在不断寻找的。

    最开始时,他觉得大明之所以会不断衰败,全是因为皇帝身边的魏忠贤在从中作梗。

    和那些不学无术、口蜜腹剑的阉人成日里混在一起,怎么能搞得好国家呢?!

    所以那时的卢象升对魏忠贤极为厌恶。

    前两年别人都响应号召给九千岁修生祠,卢象升在督管临清仓时就偏不修。

    不光不修,还要骂上一句修你妈修。

    那时的卢象升还天真的以为。

    只要阉党被剿灭,那大明就自会重现朗朗乾坤。

    反对阉党,那阉党的敌人在卢象升看来自然就是自己的朋友。

    所以最近这几年来,东林书院的那些人卢象升就没少和他们接触。

    在那时的卢象升看来。

    东林书院里的这些谦谦君子才是大明真正的中流砥柱、国之栋梁。

    大家聚在一起讨论的都是如何建功立业、青史留名。

    虽然谈的东西有点假大空.

    但总比阉党们整日蝇营狗苟的要好太多了不是?

    当然。

    卢象升和东林书院中的成员接触,并不是为了结党营私的一己私欲。

    而是那个时候的他发自内心的相信,大明只有依靠这些人才能重新变得强大。

    结果随着新帝登基。

    卢象升发现自己脑子里的观念受到了极大冲击。

    跟随皇帝一同前往陕西救民赈灾的,有很多都是阉人。

    一向自诩于清流的东林书院,却在这个时候连个声响都没发出。

    甚至于说。

    卢象升还听到传言说那些“清流”竟还在其中不断搞着破坏。

    这是人能干出来的事?!

    等到皇帝圣驾经过河北时,卢象升又一次佐证了自己内心的这个想法。

    平白无故好好的,怎么突然会冒出来匪寇冲击圣驾?

    这背后又是谁在搞鬼?!

    而当卢象升听说福王在南京登基,东林书院的领袖人物钱谦益亲自为其编写“讨贼檄文”时。

    卢象升原本脑子里的旧观念就跟着彻底崩塌了。

    大明朝衰落至此,其真正原因竟然全都是因为这帮狗娘养的杂种畜生?!

    这群杂种为了一己私利,竟然连分裂大明的事都能干的出来?

    他们还颠倒黑白,将所有脏水全泼到陛下身上?

    谁是真正为了大明好,别人看不出来我还能看不出来吗?!

    人不能.至少不应该这么畜生才是。

    这倒也不能怪卢象升太过少见多怪。

    说白了。

    他现在毕竟也只是个二十七岁的年轻人而已。

    人生的前二十二年都在为了科举为努力。

    高中进士后又立马醉心于实干报国。

    对于天下大势方面的事情,还真没细细去研究过。

    

第145章 这不巧了吗?!-->>(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