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ap.wangshugu.info
崇祯十年秋,为了筹措爵军费围剿流寇,大明朝毫不犹豫的伸出了自己的镰刀。
其中尤以山西、陕西、河南、湖广、北直隶等地的分摊得最多。
本就在旱、蝗交加下苦苦挣扎的百姓们,彻底绝望了。
一些原本还在观望的饥民、溃兵,乃至活不下去的屯户、矿徒们纷纷揭竿而起。
只要有人振臂一呼,便是应者云集,愤怒的百姓们汇聚成一股洪流,砸毁衙署,打开官仓,杀死一切敢于反抗的官吏乡绅。
一时间,中原各地烽烟四起,反贼林立。
这些新兴的反抗力量,如同百川入海一般,迅速向实力最强的三股巨寇靠拢。
高迎祥、张献忠、罗汝才的麾下兵马,几乎是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膨胀起来。
周边许多县城,甚至不等农民军来攻,不堪重负的百姓便里应外合,打开城门,箪食壶浆以迎王师。
例如襄阳府北面的光化县,因地方百姓未能按时缴纳赋税,县令欲行牵连之策,强行锁拿全村百姓。
是夜,便有村中猎户樵夫联合城内苦役,趁夜突袭县衙,砍杀了县令以及一干衙役。
占领城池后,村民立刻打开城门,派出信使联系在附近的高迎祥部。
等高迎祥的偏师抵达时,城头上甚至早就换上了闯字大旗。
在襄阳府外围州县,高迎祥带着麾下主力深耕于此,又开始建起他心心念念的根据地。
对于新投靠的百姓和主动归附的州县,高迎祥展现出了其宽厚的一面。
开仓放粮是必然的,甚至他还认命了一些落魄秀才担任州县官吏,负责维持治安、恢复生产。
对于一些投诚的明军,他则是大手一挥,将其尽数打散编入老营,日夜操练。
在老营里,这些明军不仅有一日三餐足食供应,甚至还能领到饷银。
这个消息传出去后,襄阳附近的三个卫所,有不下千名卫军逃逸,纷纷选择投奔农民军。
得到这批兵员补充后,高迎祥的老营迅速壮大,虽然规模尚不及以往,但好歹也算得上一股不小的战力。
再加上数以万计的新附百姓,他甚至一度打起了襄阳这座湖广重镇的主意。
而北面沃野千里的南阳盆地,如今早已成了罗汝才的乐园。
他并不急于攻打南阳府城这样的坚城,而是将兵力散布于周边州县和乡村,一边剿掠富户,一边招抚流亡。
他也学着高迎祥的样子,开始在占领区内尝试屯田,将土地分给归附的农民和军属耕种,以图长久发展。
虽然规章尚不完善,但也极大地稳定了后方,使得罗汝才的部队能在南阳一带牢牢立足,与官军周旋。
其中,变化最大的莫过于张献忠。
面对着突如其来的大好局面,一向以嗜杀暴戾著称的张献忠,也罕见地收敛了性子。
在攻打荆州府附近州县时,他竟一反常态,严令麾下各部:
“破城之后,敢妄杀一人者偿命;敢掳掠民财者重责!”
不仅如此,张献忠还将抄没所得来的粮食,分出了一部分发给底层百姓,并四处张贴告示安民。
在告示中,他宣称自己起兵,只为诛杀贪官污吏、掀翻朱明朝廷,与百姓无干。
此举虽然有些夸大的嫌疑,但比起横征暴敛的官府来,实在好上太多了。
在张献忠的号召下,不少人当即加入了西营,甘愿为其冲锋陷阵。
他的势力如同滚雪球般壮大,兵锋直指荆州府城。
从整体看来,在以襄阳、南阳、荆州为核心的三角区域内,起义军形势大好,一片欣欣向荣。
他们不再是破坏者,转而开始尝试建设;
昔日的流寇们也拥有了相对稳定的活动区域,获得了源源不断的兵员和物资补充。
而反观明军,则显得有些束手束脚。
此时,负责总理各省军务的熊文灿还未到任,而现任总理王家桢一心只想着避战,等熊文灿前来交接军务。
在这个空挡,明军只能龟缩在城里,眼睁睁地看着起义军一步步发展壮大,四处攻城拔寨。
而就在中原大地战火愈演愈烈之际,一支小队已经悄然从京师出发,沿着边墙西进,一路长途跋涉,抵达了汉中。
这是朱由检秘密派出的议和使团,为首的是一位名叫龚卫华的司礼监随堂太监。
或许是为了面子,又或许是避免麻烦,朱由检不敢让众臣知道议和一事。
他只能悄悄派出宫里的太监,前来与四川与江瀚接触,尝试和谈。
然而,当使团一行人抵达汉中后,龚卫华便如同脚上长了钉子,再也不可肯往南挪动半步。
他整日躲在驿馆里,不是声称头痛欲裂,就是抱怨水土不服、脾胃不适。
龚卫华找尽了各种借口,死活不肯踏入四川半步。
第334章 议和使团入川-->>(第1/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wap.wangshugu.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