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331章 攘外必先安内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吗?”

    “听说前段时间,他被洪承畴从吕梁山里撵了出来,狼狈而逃。”

    高迎祥点点头,随即命人摊开舆图:

    “不错,前些日子我接到河南传来的零星消息,说是罗汝才在山西,被洪承畴和孙传庭联手围剿,损失不小。”

    “如今他已经逃窜到了郧西一带活动,离我们并不算太远。”

    “曹操此人,狡黠多智,用兵灵活,虽败而不溃,麾下仍有一批可战之兵。”

    “更重要的是,他如今新败,应该也急需寻找盟友,共抗官军,以图喘息和发展。”

    张献忠盯着舆图,眼神闪烁,在心中不断权衡利弊。

    联合罗汝才,听起来确实是个办法,“曹操”的名头和能力在义军中还是有些口碑的。

    但问题是,眼下闯、献两部自己的物资都已经见底了,要是再加上罗汝才的兵马……

    对此,高迎祥则早有打算:

    “咱们三家,不必尽数合兵,那样目标太大,也容易耗尽粮草。”

    “最好是分别占据几个区域,互为掎角之势。”

    “我已经看好了,就往郧西—南阳—襄阳周边走。”

    说着,高迎祥拿起炭笔,在舆图上轻轻勾勒出一个大致的三角形。

    张献忠也紧跟着凑了过来,仔细查看。

    “你看郧西一带,地处三省交界,群山连绵,正利于咱们隐蔽休整,补充兵员;”

    “南阳是传统的产粮地,即便有灾,底子也比咱们厚,就食相对方便。”

    “而且南阳往北就是伏牛山,同样是藏身的好地方;”

    “襄阳更不用说了,乃是湖广的战略要地,水陆通衢,只要想办法打下来,就能控遏住这一大片地带。”

    “我们三家人马,不固守一城一地,而是以此三角区为大致范围,相互呼应,流动作战。”

    “官军来剿,咱们就避实击虚,转战他处。”

    “此地为三省交界,官军兵力分散,各省巡抚、总兵难以协调,正利于我们施展拳脚!”

    张献忠听着听着,眼睛也渐渐亮了起来。

    这个计划,既满足了他不愿困守的意愿,又显得比盲目流窜更有章法。

    尤其是“就食于敌、避实击虚”,这本是起义军的老本行,深合他意。

    “格老子的!”

    张献忠一拍大腿,连日来的阴霾一扫而空,

    “这个法子好!比困死在这灾区强多了!”

    他扭头看向身后的义子艾奇能,吩咐道:

    “去,立刻挑选信使,往郧西联系罗汝才!”

    “就说高闯王和咱老张,诚心邀他入伙,共图大业!”

    “咱们三家合兵,定能在这中原腹地,闹他个天翻地覆!”

    看着重新振作的张献忠,高迎祥的心里却是五味杂陈。

    联合罗汝才,就等于再次踏上流窜作战的老路,也就意味着他建立根据地的梦想彻底破灭。

    但眼下也别无他法,生存才是第一位的。

    他深吸一口气,将心中的不甘压下,最后拍板道:

    “好。”

    “就依八大王所言,立刻选派信使,连夜前往郧西,务必找到罗汝才!”

    很快,高迎祥和张献忠派出的信使相继抵达了郧西,成功找到了罗汝才部。

    看着两人发出的诚挚邀请,罗汝才没有过多犹豫,点头应下了此事。

    三大义军势力迅速达成联盟,并以郧西、南阳、襄阳为活动范围。

    他们时而分兵掠地,时而合兵攻坚,避实击虚,纵横于这三省交界之地。

    有了罗汝才的加入,义军的人马更为充实,再加上从四川购置的军械火炮,使得这支联军的战斗力陡增。

    一时间,湖广以西、黄河以南的广大区域烽烟四起,各州县连连告急。

    负责统筹剿寇事宜的七省总督王家桢,面对这股义军也是颇为头疼。

    由于手中缺兵少粮,各省官兵或逡巡不前,或各自为战,根本难以形成有效的包围圈。

    只能被这股联军牵着鼻子走,疲于奔命。

    眼看事态紧急,王家桢也不得不向朝廷上书,痛陈利害,请求增派精兵良将,加拨粮饷,以解腹心之患。

    紫禁城,文渊阁附近的直房内,灯火通明。

    新任兵部尚书杨嗣昌,正埋头于堆积如山的塘报、奏疏之中,时而皱眉,时而长叹。

    在他的案头上,分别摆放着来自三个方向的紧急军情:

    首先是西南方面,僭号称王的江瀚逆贼,其势力已经蔓延至贵州,威胁云南;

    而东北,是凶焰正炽的后金东虏,朝鲜臣服、皮岛失守。

    

第331章 攘外必先安内-->>(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