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310章 降将的自我修养(一)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小月楼高高伫立。

    城池内还设有两座水关,控制护城河出入口,兼具了防御与水利功能。

    作为控遏西南土司的第一线堡垒,贵阳城的防御,甚至还在成都城之上。

    对于贵阳城到底有多难打这个问题,当年水西土司安邦彦最有话语权。

    奢安之乱时,安邦彦纠集十万大军围攻贵阳,城中守军仅有四五千人。

    土司兵以绝对优势的兵力,对贵阳发起了猛攻,但却被守军凭借坚城数次打退。

    安邦彦围攻贵阳长达十个月之久,但却迟迟不能破城而入。

    而贵阳军民的韧性也在这一战当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据史载,城中粮尽,至人相食,人肉价高达四斤值银一两……

    知县周思稷甚至自杀以体飨士卒,城中四十万军民饿死殆尽,仅余二百余人,其状之惨,尤胜睢阳。

    但即便如此,贵阳还是未被攻破,一直坚持到了援军抵达。

    面对如此坚城,即便是久经战阵的邵勇,也倍感压力。

    起初,他还试图劝降,派使者前往城下,陈诉利害,言明天下大势,甚至还许下了不少优厚待遇。

    但城内的贵州总兵许成名、知府梁思泰等人却意志坚定,对劝降之词充耳不闻。

    他们早已加固城防,征集城中乡勇、学子登城协守,摆出了一副誓与城池共存亡的架势。

    劝降不成,邵勇也只能硬着头皮下令强攻。

    汉军将携带的数十门重炮推至阵前,对着城头猛烈轰击,试图压制城头守军后,架云梯登城。

    然而,城中守军极其顽强,炮火稍歇,便立刻冒着硝烟冲回城头,并以滚石礌木、火油金汁予以还击。

    邵勇组织的数次进攻,都被守军给打了回来。

    接连强攻数日,却毫无进展。

    邵勇也发狠了,他下令集中所有重炮,对准城东的一段城墙猛轰,试图将城墙轰塌。

    在接连报废了三十多门大炮后,总算勉强轰开了一个口子。

    可这道口子实在太小,汉军的前锋部队刚冲进去,就遭到了城上城下的守军猛烈抵抗。

    丢下了数百具尸体后,前锋部队只得狼狈不堪地退了回来。

    打退汉军进攻后,城内的守军迅速用沙袋、以及从各处拆来的砖石木料,又将缺口重新封死。

    十几天下来,汉军在贵阳城下折损了数千人,却连外城城墙都未没能真正突破。

    无奈之下,邵勇只得改变策略,放弃强攻,采取长期围困之势。

    大军挖掘深沟,修筑高垒,彻底切断了贵阳与外界的联系。

    与此同时,邵勇又紧急传信给后方的赵胜,让他火速从保宁府调集红夷大炮,走水路运往贵阳前线。

    对付这种级别的坚城,数百斤的重炮显得有些力不从心,必须用千斤重的红夷大炮才能轰开缺口。

    就这样,战事转入了僵持状态。

    时间从深秋逐渐进入了寒冬,邵勇倒是不急。

    得益于赵胜在后方的统筹调度,再加上余承业的巡守,汉军的后勤补给线始终畅通无阻。

    前线部队的粮草、被服相对充足,将士们都没怎么挨饿受冻。

    然而围城部队中,有一个人却很心急,那就是马科。

    这种僵持对他来说,更像是一种煎熬。

    他迫切需要一场胜利,一场足以证明自己价值的胜利,来摆脱降将的身份,从而在新朝中站稳脚跟。

    可后勤运输总是需要时间的,尤其是动辄千斤的大炮。

    贵州山路崎岖,赵胜从保宁府调集的一百二十门红夷大炮、八

第310章 降将的自我修养(一)-->>(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