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帅府的大门,余承业一张脸,都快垮到了地上。
“坏了,定国,咱俩这次,怕是又要回辅兵营呆几年了。”
李定国倒算镇定:
“慌什么,承业哥,咱俩还有好几个月的时间。”
“事在人为!”
“你不是一直都想带兵吗?现在机会来了,怎么能不把握住?”
余承业叹了口气:
“可我想带的是战兵啊!”
“这些百姓农户组成的民兵,能顶什么用?”
“连队列都站不稳,只怕是一遇到官军就望风而逃了。”
但李定国还是很乐观,眼中闪烁着光芒:
“我倒觉得,这恰恰是个机会。”
“大帅说的很有道理,咱俩现在,确实还没那个能力去带战兵。”
“与其去带那帮老兵,咱们倒不如从头开始,练一支完全听命的部队出来。”
余承业听罢,白了他一眼:
“你说的倒是轻巧!”
“咱俩现在,就是个光杆司令,手底下一个能用的老兵都没有,拿啥练兵?”
李定国神秘兮兮地对他招了招手,示意他附耳过来:
“承业哥你听我说,反正现在没有战事,咱们可以去战兵营‘借’点兵出来。”
“不多,只借三五个就好。”
“实在不行,咱们就花银子,凑一凑,请几个老兵,过来帮咱们训练!”
说干就干。
两人将身上所有的零碎,全都掏了出来,拢共凑齐了十八两银子,作为他们的“启动资金”。
眼下离分田,还有一个月的时间。
他俩也急不得,只能先做些准备工作。
月末的时候,余承业带着李定国,跑到了驻扎在城外的战兵营,找到了相熟的千总曹二,并说明了来意。
“什么?借兵?!”
曹二听了余承业的话,猛地从地上窜了起来,一脸震惊地看着这两个小子。
余承业连忙解释:
“对!不白借!我俩有银子!”
“就借三个人,一个月给他们开二两银子!”
曹二的脸瞬间黑了下来,严肃无比:
“你小子想得美!”
“我告诉你,这些兵都是大帅的,没有大帅的命令,我一个人都不会往外借!”
“你俩可别来害我了,要借兵可以,拿着大帅的手令来。”
“其他免谈!”
余承业见状,只得软磨硬泡起来:
“曹二哥,你就帮帮忙吧!”
“这是大帅给我和定国的考验,也是我俩第一次练兵,要是做不好估计又得回辅兵营里了。”
“我又不干别的,主要是想请几个经验丰富的老兵,来帮着训练训练。”
可就算他好话说尽,曹二的头,却摇得跟拨浪鼓一样:
“不行!”
“你就是说破了大天也不行!”
他斩钉截铁地说道:
“我告诉你,这个头我是绝对不可能开的!”
“我今天要是私底下把兵借给你了,那我和朝廷那帮以权谋私的官将们,有什么区别?”
看着曹二一副坚决的模样,余承业和李定国两人才意识到,自己的想法还是太天真了。
出师不利,两人有些垂头丧气,告罪了一声便准备离开。
曹二见他们这副样子,也不免有些好笑,终究还是于心不忍,叫住了他们。
“这样吧,我给你们俩出个主意。”
“大帅要你们练的只是民兵而已,又不是用来野战的精锐战兵。”
“你们在军中学了这么久,那点本事,用来教一帮百姓,已经是绰绰有余了。”
他语重心长地说道:
“这战阵当中,个人的武艺,还在其次。”
“最重要的,还是纪律!”
“只要一支队伍,能做到进退如一,令行禁止,就算来的是万人敌,他也抵不过箭矢和铅子齐射。”
“你们啊,倒不如回去好好想想,该怎么把这帮乌合之众的纪律给练出来。”
“另外,你们可以先照着兵书,写个练兵的章程出来,我帮你们递上去。”
“看看大帅能不能开恩,给你们调拨一些人手。”
两人听完,如梦初醒,对着曹二千恩万谢,回去之后,便立刻拿出兵书,仔细研究去了。
……
一个月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
余承业和李定国,终于等来了点选兵员的时候。
校场之上,平武县周边几个村子里,凡是分到了田的人家,都按规定,派出了家中的青壮过来,黑压压地站了一大片。
两人对照着从《纪效新书》上学来的方法,开始一丝不苟地,挑选自己麾下的兵卒。
本来,按照兵书上所说,选兵有“四要”、“四不要”。
像什么城市游滑之人不要、在官府里当过差的不要、四十岁以上的不要、皮肤白净的不要;
还有什么胆怯者易逃,胆大者易莽撞乱阵等等
但说白了,这些东西也并非绝对的定式。
比如说,首先优选乡野老实人,要求黑大粗壮,能耐辛苦,手面皮肉坚实,有土作之色,此为第一。
但总结下来,其实就是一个核心,老实听话,服从管教。
像什么力大、丰伟、伶俐,武艺之类的,都只是锦上添花。
就如同曹二所说的一样,战场之上,最重要的,永远是纪律。
只有一支进退有据的队伍,才能算得上一支真正的部队。
但很显然,此刻的余承业和李定国,对于这个道理,只是一知半解而已。
他们只是一味地照本宣科,严格按照兵书上的规矩,精挑细选。
对此,在不远处悄悄观察地江瀚,看得是直叹气,颇有些恨铁不成钢的意思。
看来这两人还是没懂自己的意思。
当然了,他也不好苛责什么,毕竟这是余承业和李定国第一次
第211章 训练民兵-->>(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