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07章 龙安三约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文断字的,本就寥寥无几,其中还有些姓朱的宗室子弟,江瀚也不敢把一县之地交给他们治理。

    这些人说白了,最多只能打打下手,绝对不能进入权利核心。

    剩下的,都是些识字不久的大头兵,让他们管好一个百人队或许还行,但要撑起整个府县之地的政务运转,那就有些痴人说梦了。

    对此,江瀚也没有太好的办法。

    只能等打下龙安府后,两手并行,一面张榜招募,解决短期的人才缺口;

    一面自己开办学堂,持续地培养根正苗红的自己人。

    经过与众将的反复商议,江瀚最终定下了三条基本准则,称之为“龙安三约”

    首先第一条,是禁滥杀。

    军中上下必须谨记,“杀一无辜者,如杀我父;淫一妇女者,如淫我母。”

    由于江瀚长期以来的严苛军法,这一点对于他麾下的士卒来说,并不算太难,大家基本都能做到。

    然后第二条,就是分田地。

    口号叫做“均田减租,饥者得食”。

    每到一地,“追赃助饷”的优良传统不能丢,从贪官污吏、土豪劣绅家中剿没的金银粮草,一律收归军中。

    而抄没的田土,则由官府统一控制,租佃给当地的无地、少地的百姓。

    最后第三条,就是轻赋税。

    江瀚承诺,但凡他治下之地,所有苛捐杂税,一概减免。

    并按照田地的肥沃程度,划分为上中下三个等级,每年只向佃户收取固定的五成地租,剩下的,全都归佃户自己所有。

    五成地租听起来很多,但现在的大明朝,林林总总所有的苛捐杂税都加上,足有七八成之多,有些地方,甚至超过了十成。

    不少佃户们辛辛苦苦劳作一年,却发现年底一点儿粮食都剩不下,最后还倒欠地主粮食。

    于是他们只能卖儿鬻女、或借高利贷,来还上亏空。

    江瀚严令,部队在行军过程中,每攻破一府一县一乡,都必须立刻张贴告示,再派出军中的掌令官,走街串巷,给沿途的百姓,反复宣讲这“龙安三约”。

    定下规矩后,江瀚才开始兵分两路,一路杀向青川守御千户所,而后直扑龙安府城平武县;

    另一路,则由邵勇等人率领,攻取江油、石泉等地。

    攻取龙安府的过程,异常顺利。

    前后只花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整个龙安府四县之地,便基本都掌握在了江瀚的手上。

    一路上,江瀚所部遇到的军事抵抗并不强,主要耽搁时间的,反而是花在了和沿途百姓沟通。

    以邵勇率领的南路军为例,他仅仅用了三天,便攻破了江油县城以及周边的所有村镇。

    但接下来的一个多月里,他的主要工作,却是大量派出军中掌令官,四处张贴告示,安抚百姓,宣讲“龙安三约”的具体内容。

    同时,他也在境内,轰轰烈烈地展开了“追赃助饷”运动,鼓励百姓们检举揭发那些平日里为富不仁的豪绅官吏。

    对于抓获的罪大恶极者,邵勇也是有样学样,跟江瀚当初在宁夏时一样,开办了好几场声势浩大的公审大会,打出了“替天行道,为民做主”的旗号,当着一种百姓的面,惩治了不少贪官污吏。

    对于一些素有清名的官员,他则是好生安抚,并且诚邀其加入江瀚组建的临时官府,继续安抚百姓,梳理民政。

    这一系列组合拳下来,江瀚的部队,很快便赢得了当地百姓的初步拥护和信任。

    可接下来,在分田的环节上,却是出现了不小的问题。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