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ap.wangshugu.info
踏入了四川地界,基本就意味着江瀚的大军,短时间内终于可以摆脱那又窄又险的蜀道了。
陕西一带的边军,由于地域限制,暂时也不会来围剿他。
接下来,便是为自己找一个真正能够安身立命的地方了。
帅帐内,江瀚站在舆图前,目光如炬。
经过对降卒的审问,他发现,此刻的川北一带,简直就像一个脱光了衣服,毫不设防的美人。
由于云南的沙普之乱,川北乃至川中各地的精锐,几乎都被抽调一空。
他现在,就跟在酒楼里点菜一样,舆图上的州府,看中哪个,基本就能拿下哪个。
当然了,成都府和保宁府这两个地方他暂时还不会去动,强攻这些镇城,耗费的时间估计不小。
当务之急是找个地方默默发育,把民政的框架搭起来。
挑来拣去,江瀚最终还是选中了龙安府。
这里靠近松潘草地和甘肃,位于四川行省的西北角,再往上便是高原羁縻之地以及蜀中群山。
在这里发展,江瀚可以不用担心四面受敌。
龙安府,此地最初是番邦土司所在。
直到嘉靖四十五年,朝廷平定了龙州宣抚使薛兆乾的叛乱后,才改土归流,将龙州宣抚司升格为龙安府,取“龙州安辑”之意。
此府下辖平武、江油、石泉、青川四县,其中平武县为府治所在,青川县则是青川守御千户所的驻地。
其疆域南北跨度约四百余里,东西约三百里,总面积近三万平方公里,相当于四川行省十分之一的大小。
龙安府的地形以山地为主,涪江、白龙江两大水系贯穿境内。
其主要的产粮区有两个:
一是位于涪江中游的江油平原,乃是冲积形成,约有土地六万亩左右,土壤肥沃,主产水稻、小麦,是龙安府最主要的粮食基地,平均可产粮五到八万石左右;
另一个,则是靠近平武县的平武河谷,位于涪江上游,地势较高,大约只有一万五千亩左右的土地。
除此之外,便是青川守御千户所,尚有部分屯田。
剩下的,都是些在山陵丘壑上开垦的民田。
虽然四川素有天府之国的美誉,但除了成都平原这一块宝地之外,中间大部分地区都是些浅丘地形。
这些浅丘,只是将土地分割得比较破碎,但丘与丘之间的平地,当地人称之为“沟”或“湾”,却是极佳的水稻田;
而浅丘上那些相对平缓的地带,称之为“坪”,则适合种植小麦、玉米等旱地作物。
再加上四川水网密布,河流两侧有许多冲积形成的“坝”,土壤肥沃,水源丰富,粮食产量也很高。
江瀚经过实地考察,还发现了有农民零星种植玉米,当地人又叫苞谷,红薯他倒是没见着。
根据记载,这两种高产作物早在嘉靖万历年间就传入了大明。
但最主要的还是在沿海等地普遍种植,四川这种内陆省份,并没有大规模的种植记录。
按理说,这两种作物都具有耐旱且高产的特性,本应该在粮食匮乏的明末大放异彩,但实则到了清代才开始大规模种植。
究其原因,主要还是因为官府推广缺位,民间传播实在有限。
民间传播的主力,主要是官商士绅,并不是真正种地农民,农民们一辈子就没走出过府县之地,所以最多也就只能在小范围内传播。
而在官商士绅们眼中,此时的玉米和红薯就是杂粮,口感粗粝,不如麦、稻,而且红薯食用后还会胀气,反酸。
第207章 龙安三约-->>(第1/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wap.wangshugu.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