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02章 李自成的蜕变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到埋伏,几位带兵的将领一合计,发现还是不能冒进,只有稳扎稳打地推进最好。

    只要把贼兵围住,过不了一段时间,贼兵就会弹尽粮绝的。

    事实证明,这招确实有效。

    随着时间的推移,李自成带进山里的箭矢、弹药已经消耗殆尽,粮食也快见底了。

    虽然粮草军需时不时能得到补充,但还是没办法满足两千多人的日常消耗。

    而他们斩获的战果,却因为官军的警惕而越来越少。

    邓玘等人在吃了几次亏后,变得无比小心谨慎,他们步步为营缩小着搜索范围。

    并且加派了大量的探哨反复侦查,绝不轻易进入任何可以的狭窄地带。

    这让李自成等人精心准备的几次伏击都扑了个空。

    最危险的一次是伏击被提前侦破。

    早已有准备的官军精锐从四面八方反包围过来,新兵们虽然拼死抵抗,但毕竟人数和装备都处于劣势,眼看着就要被全歼。

    危急时刻,还是江瀚派过去的三百多精锐,发挥了定海神针的作用。

    这支队伍在李自成的麾下,一直扮演着救火队和突击队的角色。

    当伏击战顺利时,他们隐而不发;当局势危机时,他们便会毫不犹豫地投入战斗。

    凭借着精良的装备和熟练地配合,这帮劲卒们硬生生冲出了官兵的包围圈,并且断后拼死挡住了官军的追击,这才让被围的新兵们得以全身而退。

    经此一役,李自成的部众虽然逃出生天,但也是元气大伤。

    江瀚派来的精兵伤亡近半,李自成好不容易积攒起来的一点家底,又被打回了原形。

    他的处境,再一次变得无比艰难。

    就在李自成弹尽粮绝,几乎要被活活困死在山里的时候,一个天大的好消息传了过来,

    宁夏告急,洪承畴一纸调令,将曹文诏,左光先等部,尽数调离了秦岭!

    这可救了李自成一条老命。

    参与围剿他的官军,就只剩下了邓玘的川军,他的压力骤减。

    由于少了大半兵力,邓玘根本无法拦住贼兵的脚步。

    李自成趁此机会,带着部队在关中和汉中之间反复穿插,神出鬼没。

    他们时而北上关中,劫掠西安府附近的大户;时而又南下汉中,骚扰明军的补给线,截断商队。

    李自成在一次对蓝田县的袭击中,还找到了他命中注定的麾下猛将,正在打铁的刘宗敏。

    两人一见如故。

    刘宗敏甚至不等李自成多劝,当场便抄起家伙,带着李自成抢了附近的大户,随后便义无反顾地投奔了李自成麾下。

    就这样,李自成的队伍在秦岭山区彻底扎下了根,兵精粮足,声势日渐浩大。

    与在山中如鱼得水的李自成相比,邓玘的部队可就惨了。

    由于迟迟不能剿灭匪寇,导致商路被断,人质也救不出来,关中的老爷们,终于彻底失去了耐心。

    他们干脆直接停发了邓玘部队的所有军饷和补给。

    你们这帮丘八,连个小小的流寇都剿灭不了,可谓是丢尽了朝廷的脸面,还有什么资格吃粮?

    邓玘派去西安府和汉中府催要粮饷的军需官,数次被挡在衙门之外。

    最终不仅空手而归,甚至还被当地巡抚寻了个“言语不敬,冲撞官衙”的由头,当众打了一顿板子,受尽了羞辱。

    这个消息传回军中,邓玘麾下的川兵们,当场就炸开了锅!

    这支川军,自从崇祯二年北上勤王以来,至今已有三年多未曾回家。

    他们南征北战,从京师打到山东,又从山东追到陕西,为大明立下了赫赫战功。

    如今,巴蜀故里就在秦岭的另一头,近在咫尺。

    可他们却为了皇命,强忍着思乡之情,跟着邓玘一头扎进这深山老林,不畏艰险地追剿贼寇,可谓任劳任怨,忠心耿耿。

    可他们换来的,不是朝廷的嘉奖,不是应得的粮饷,反而是刻意的折辱!

    以王允成为首的一众军官,再也压抑不住胸中的怒火,二话不说,当场发动了兵变。

    愤怒的士兵们手持刀枪,将邓玘的中军大帐围得水泄不通,喊杀声震天。

    若非邓玘平时为人公道,赏罚分明,对下属颇为体恤,在军中威望甚高,恐怕早已被乱兵当场砍成肉泥。

    王允成也并非真想对邓玘动手,他只是想裹挟着邓玘,去攻打县城,抢个痛快,发泄一下心中积压已久的怨气和屈辱。

    面对着群情激奋的部下,邓玘好说歹说才把他们给劝住,让他们放弃了攻打县城的想法。

    但他也知道,如今是军心已散,不可能再去剿匪了。

    于是邓玘下令停止追剿李自成,然后让各部避开防备森严的县城,专门盯着关中和汉中附近的村庄、坞堡,自行“就食”。

    邓玘彻底摆烂了。

    他不再管什么军纪,也不再理会什么朝廷法度,默许了将士们的劫掠行为。

    我真的,太努力了,八点回家还能干出五千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