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阳也不废话,直接从怀里掏出调令公文,高高举起,在头顶上晃了晃:
    “看清楚了!这可是许道台亲自签发的调令!”
    “上面盖着按察使司的大印!还能有假?”
    隔了这么远,城墙上的守军哪里看得清楚那公文上的字迹?
    不过看邓阳那理直气壮的样子,倒也不像是假的。
    那军官犹豫了一下,还是不敢擅自开门,只得放了个吊篮下来,喊道:
    “邓将军稍待,为保万全,还请将军亲自上城来,待验明正身和公文之后,再做定夺!”
    邓阳无奈,只得带着亲兵周力勇,坐上吊篮,被晃晃悠悠地吊上了城墙。
    刚一踏上城墙,邓阳就看见,城墙上站满了披坚执锐的士兵和民壮,一个个神情紧张,严阵以待。
    而在不远处,一个穿着青色官袍、须发有些花白的老者,正背着手,面色严肃地看着他。
    老者身后,还站了个留着八字胡的中年男人。
    邓阳定睛一看,青袍溪敕纹,想必这老者就是岢岚县的县令了,身后那个应该是县丞了。
    邓阳连忙走上前去,拱手道:
    “在下窟龙关守备邓阳,奉令前往宁武关御敌。”
    “还请县尊行个方便。”
    说完,他便将手上的调兵公文和自己的守备铜印递给了眼前的县令。
    岢岚县的县令叫做谢向文,万历六年生人,如今已经五十有三了。
    谢向文接过公文和铜印,仔细查验了一番,缓缓开口道:
    “邓将军,一路辛苦了。”
    “只是.本县记得,从你那窟龙关前往静乐县,似乎并不需要经过我岢岚县城吧?”
    “你为何会突然出现在这儿?”
    邓阳不慌不忙,将早就准备好的说辞搬了出来:
    “谢县尊有所不知,前几日下雨,方山那边的官道被山洪冲毁了,道路阻断。”
    “没办法,军令如山,我只能选择绕道而行。”
    “我等轻装简行,一路抄小道,走水路,这才赶到了岢岚县。”
    “还望谢县尊体谅体谅,开门放行,让我等从岢岚县借道过去。”
    谢向文听罢,捋了捋胡须,邓阳的说辞听起来倒是没什么问题,但他总是感觉有些不对。
    现在是非常时期,还是谨慎为好。
    谢向文摇了摇头:
    “邓将军,恕我不能开门放行。”
    邓阳一听,当场就愣住了:
    “什么?”
    “我千里迢迢跑来剿匪御敌,你竟然把我拒之门外?”
    “你这不是在故意刁难我吗?”
    谢向文脸色一正,沉声道:
    “邓将军误会了,本官不是有意刁难于你。”
    “首先,邓将军接到的调令并非是来我岢岚县驻防的;”
    “其次,将军麾下兵马众多,万一入城之后难以约束,起了什么乱子,这个责任,本官担当不起。”
    他指了指城东方向,
    “将军要去静乐,也并非无路可走。”
    “沿着城墙向东五十里,有个荷叶坪山,那里地势稍缓,从那里翻过宋城墙,一样能够通往静乐。”
    邓阳一听这话,差点没气晕过去。
    绕道五十里?!还要翻山越岭?!
    邓阳连忙反问道:
    “谢县尊,本将初来乍到,人生地不熟的,您让我
第114章 苛刻的要求-->>(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