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语出惊人:“军师,吾等目标仅为江夏,得江夏,两郡合一,我军实力大增。”
    “无兵可募,无粮可耕,春耕在即,挨过此时,百姓粮草自足。”
    “何来鸡肋之说?”
    闻刘备此言,诸葛亮知其未察其中阴谋,连忙解释道:“主公,我军仅七八万众,守庐江已显捉襟见肘,江夏空城,更无法增兵。”
    “若分兵,庐江、江夏皆防线空虚,江东或乘虚而入。甘宁或许另有图谋,欲趁我军不备,一举夺两城。”
    看似白送江夏城,实则暗藏削弱我军之策,便于各个击破。
    刘备闻言,不禁倒吸一口凉气。
    “甘宁此计,真是狠毒至极!”
    “多亏军师提醒,否则我又要落入陷阱。”
    刘备心中余悸未消。
    “军师,那我们现在该如何?难道任由江夏闲置?”
    诸葛亮摇头。
    “江夏必取,但需万全之策,既要防曹军,也要惕江东。”
    刘备陷入沉思,等待诸葛亮下文。
    此时,传令兵急入。
    “主公,曹军送来圣旨。”
    传令兵捧旨呈上。
    刘备起身,虽知圣上被曹操操控,但此旨或许出自曹操,天子之名不可不顾。
    他若轻慢天子,皇叔身份将受损。
    刘备恭敬接旨,小心展开,读罢陷入沉思。
    “这……”
    刘备自语。
    “主公?”
    诸葛亮与庞统齐声询问。
    “唉,孔明、士元,不必担忧了。江夏之行,势在必行。”
    刘备长叹,递过诏书。
    转向传令兵:“江夏太守印信何在?”
    “回主公,门外候着。”
    “取来。”
    片刻,木盒置于刘备面前,内装太守印信与兵符,但目前形同虚设,江夏已空无一人可调遣。
    诸葛亮与庞统阅诏后亦面露难色。
    “孔明、士元,准备吧。三日后,我亲自率军前往江夏,天子旨意,岂敢不从!”
    刘备神色凝重。
    “主公,若取江夏,庐江郡恐难
第130章 此计定是出自那人之手-->>(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