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亦自知不及兄长。
    孙权思绪飞转,但面色如常。
    周瑜等人亦然,如此神似,宛若一人。
    周瑜眼眶微湿,却强行克制。
    江东此刻不容有失,他若失态,必遭猜忌,更恐破坏来之不易的文武团结。
    他身为臣子,孙权乃君主。
    为顾全大局,他对孙策的情谊只能深藏心底。
    “侄儿,醒来。”
    孙权坐在床边,轻拍孙绍被褥。
    孙绍猛然睁开眼。
    望见孙权碧眸,立刻缩进被窝,颤抖着喊:“别杀我!”
    “皇叔答应为我讨回公道。”
    “为何又带他见我?原来你也虚伪!”
    孙绍的恐惧绝非虚情。
    江东群臣疑惑地望向孙权,又转视刘备。
    为何孙绍惧孙权至此?
    又为何称刘备愿为其主持正义?
    此事引人遐想。
    连周瑜亦陷入沉思。
    孙权坐在床边,身影映入眼帘,他眼中满是惊愕。
    孙权面色稍纵即逝地一变,随即恢复平和,笑言:“侄儿,我乃你亲叔父,岂会加害于你?”
    “定是受了小人挑拨,才对我有所误会。”
    “来,到叔父身边,我送你回家。”
    孙权威严与气度自显,不容小觑。
    孙绍不过十余岁,见孙权态度亲切,不似恶人,心中防线不觉松动。
    “你真不害我?”
    “自然。”
    孙权轻笑,目光掠过身后的武将,“看看这些将领,皆是你父生前挚友,他们在此,你还不信我吗?”
    “若我真有害你之心,此刻拔剑相向便是,何必客气?”
    孙权言罢,孙绍这才渐渐放松,但未立即回应,而是抬头问:“哪位是公瑾叔父?”
    周瑜上前一步:“吾乃周瑜。”
    “叔父,此乃家母亲笔信,特地嘱咐我亲手交予您。”
    孙绍从怀中掏出一封信,递给周瑜。信封皱巴巴的,显得有些狼狈。
    周瑜面色骤变,内心挣扎,不愿再与孙策一脉有任何瓜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