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款,不仅可以让弟弟妹妹们吃饱,还可以给小妹买西药了。他的手心都冒出了汗,他长这么大,从来没见过这么多的钱。
金钟民拿着信跑去找街头的金大叔,他以前是学校的老师,学过儒学,应该会中文。
“金大叔,帮我看看,信里写的是什么?”
金钟民气喘吁吁的说道。
“噢!”
“是喜善寄回来的吧!”
金大叔接过信纸后,仔细的看了起来。
“信里说,你家的喜善和智允在南华过得很好,让你不用担心,她们现在不会再饿肚子了。”
“可以填饱肚子可真好啊!”
“喜善还说,她在南华的国营纺织厂工作,每个月都有5000南元的工,而智允则被她送学校上学了,今天就要中考了,要是成绩好的话,说不定可以当官。”
金大叔看到这里有些惊讶,女人也可以当官了,这个世道真的越来越看不懂了。
“钟民啊!你家智允真的鲤鱼跳龙门了。”
“金大叔,5000南元等于多少美元?”
“嗯——”
“换算下来,应该是20美元左右。”
“喜善说,她每三个月都会寄一笔钱回来,让钟民你不用担心以后的生活,尽快给他们找一个嫂子。”
“喜善她还说,她和妹妹一直惦记着家里,知道大哥不容易,这次寄来钱,让你买点粮食,别再那么辛苦了,等她们再攒够钱,就想办法接你和弟弟妹妹过去,让你们一家人团聚。”
“钟民啊!你家喜善真是好孩子!”
金大叔把信纸还给金钟民后,感慨的说道。
金钟民站在昏黄的路灯下,回忆着信上的内容,眼泪忍不住掉了下来,砸在信纸上,晕开了一小片墨迹,模糊了信纸上的文字。
回到家后,金钟民把金喜善和金智允的来信告诉弟弟妹妹。
金钟民的弟弟妹妹听到有姐姐的消息后,都跑了过来,拉着他的衣角问:“大哥,是姐姐们的信吗?姐姐们都说什么了?”
金钟仁赶紧擦了擦眼泪,把弟弟妹妹都搂在怀里,笑着说:“是姐姐们的信,姐姐们说他们在南华过得很好,还寄了钱回来,咱们以后能吃饱饭了,等再过阵子,说不定还能送你们去上学。”
金钟浩、金钟贤和金智媛三人听到金钟民的话后,都开心得跳了起来,围着他喊道:“太好了!”
金钟仁摸了摸怀里的20美元,又看了看身边的弟弟妹妹,心里那片本已经被寒风冻得僵硬的地方,终于透出了一点微光——他觉得日子好像终于有了盼头。
第二天,在金钟民如同往常一样前往码头工作的时候,金家两姐妹在南华发财的消息,在棚户区里流传开来,甚至向整个釜山蔓延的趋势。
这时候,人们才想起那批在朝鲜战争时期,移民到南华的女孩,而且收到南华来信和汇款的不止金钟民一家。
去南华可以发财的消息在釜山流传开来,有家属在南华的家庭,一下子成了香饽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