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在第三排,钢笔尖在笔记本上戳出个墨点——这和他印象里“靠运气拿竞赛奖”的林川完全不同,对方每句话都像提前算好的齿轮,严丝合缝地卡进逻辑链条里。
自由辩论环节是转折点。
赵雪举着“PISA测试中我国学生创造力分数连续五年下降”的图表,声音里带了丝急切:“这难道不是应试教育压抑天性的铁证?”
林川忽然笑了。
他抓起桌上的平板,投影屏瞬间切换成经合组织2022年教育报告:“赵同学的数据来自2021年,但报告显示,2022年我国新增青少年科技专利数同比增长37%——这些在实验室熬到凌晨的孩子,难道不是既通过了应试筛选,又释放了创造力?”他向前半步,目光如刀,“您把‘标准化测试’和‘创造力’对立,是不是忽略了一个关键:所有天马行空的想象,都需要基础能力做翅膀?”
礼堂陷入短暂的寂静。
赵雪的脸涨得通红,张了张嘴却没说出话。
她身后的反方二辩刚要举手,林川已经转向评委席:“再举个更贴近的例子——上周化学竞赛,我和赵同学都拿了奖。请问各位老师,我们是靠‘压抑天性’刷题,还是靠‘基础扎实’才能解出超纲题?”
“啪!”李思远的钢笔掉在地上。
他弯腰去捡时,瞥见笔记本上密密麻麻的记录:“时间错位:芬兰数据跨7年未说明;因果倒置:将创造力下降单一归因应试;案例对冲:德国/我国专利数据……”这些原本散落在各个角落的信息,被林川用一根叫“逻辑”的线串成了珍珠。
结辩环节,林川的声音放得很轻,却像重锤敲在人心上:“我们讨论的不是‘要不要改变’,而是‘怎么改变’。如果现在拆了应试教育的地基,那些没背景、没资源的孩子,拿什么去够到教育公平的天花板?真正的变革,从来不是推翻过去,而是让每一块旧砖都在新楼里发光。”
掌声如雷般炸响。
坐在评委席最中间的老校长推了推眼镜,眼底的赞许几乎要漫出来。
周婉婷举着计分板的手都在抖:“正方林川,9.8分!反方赵雪,9.2分!本场辩论赛,正方胜出!”
赵雪的稿纸“哗啦”散了一地。
她蹲下去捡时,发梢垂落遮住表情,林川却看见她耳尖通红——那是他化学竞赛得奖时,自己在台下看见的,同样的、不服输又藏着点不甘的红。
“叮——”
熟悉的电子提示音在意识海里响起。
天启的虚影从数据流中浮现,白大褂袖口沾着淡蓝色光粒:“检测到情感共鸣(赵雪认可萌芽+观众集体认同)+关键问题解决(逻辑战胜利),AI等级升至中级。”
林川捏了捏发烫的太阳穴,抬头正撞进赵雪的视线。
她刚站起身,指尖还捏着张皱巴巴的稿纸,嘴唇动了动,最终只是把所有纸张收进皮质文件夹,转身时发梢扫过椅背,带起一阵风。
散场时,李思远追上来拍他肩膀,笔记本扉页的字迹还带着墨香:“你这哪是辩论?分明是拿信息当子弹。”林川笑着摇头,目光却落在礼堂门口——赵雪的身影在夕阳里拉得很长,她走两步又停住,从书包里摸出个深棕色笔记本,指尖反复摩挲封皮,像在确认什么。
晚自习铃响时,林川抱着奖杯回教室。
后桌的王晨正举着手机欢呼:“校论坛爆了!#林川逻辑杀#上热搜第一!”他笑着翻开课桌,却在抽屉里发现个陌生的笔记本——深棕色封皮,边角磨得发旧,第一页用钢笔写着“赵雪的辩论漏洞整理”,字迹刚劲得像刻上去的。
窗外的晚风掀起纸页,林川听见走廊传来急促的脚步声。
他抬头,正看见赵雪站在教室门口,晚霞给她的发梢镀了层金。
她手里还攥着个和抽屉里一模一样的笔记本,见他望过来,耳尖又泛起那抹熟悉的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