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开口了,“臣与那二皇子有过几面之缘,觉得此人……并非一无是处。”
“哦?”李璘挑了挑眉,示意他继续说下去。
“二皇子李承泽,颇有城府,善于权谋,而且对时局看得很清。当初在庆国,他便一直主张与大唐交好,反对与大唐为敌。臣以为,这样的人,若是直接废了,未免有些可惜。”范闲小心翼翼地说道。
他知道,自己这是在为李承泽求情,风险很大。但不知为何,他总觉得,像李承泽这样的人,不应该就这么默默无闻地死在矿山里。
“可惜?”李璘冷笑一声,“一个亡国皇子,有什么可惜的?范闲,你莫不是忘了,他也是李治的儿子,身上也流着那肮脏的血。”
“臣不敢忘。”范闲赶紧躬身,“但臣以为,用人之道,在于扬长避短。李承泽虽然是庆国皇子,但他那份心计和对权谋的理解,若是用在正道上,或许能为陛下所用。”
“比如?”
“比如……让他去辅佐陈督公,管理庆州。”范闲大胆地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庆州初定,百废待兴,正是用人之际。陈督公虽然对庆国了如指掌,但毕竟年事已高,精力有限。而李承泽作为前皇子,对庆国的官场和世家了如指掌,由他来处理一些琐碎的事务,联络各方势力,必然能事半功倍。”
“最重要的是,”范闲顿了顿,说出了最关键的一点,“他身份敏感,是戴罪之身,必然不敢有二心,只能尽心竭力地为陛下办事,以求保全性命。用一个罪人,去管理另一群罪人,这或许才是最好的制衡之道。”
范闲说完,紧张地看着李璘,手心里已经满是汗水。
水榭里的女人们也都安静了下来,她们都有些惊讶地看着范闲。
她们没想到,这个看起来有些油滑的年轻人,竟然有如此深远的见识和胆魄。
他这番话,不仅是为李承泽求情,更是在向李璘展示自己的政治才能。
李璘沉默了。
他深深地看着范闲,那双仿佛能洞悉一切的眼眸中,闪烁着莫名的光芒。
许久,他才缓缓开口。
“你倒是让朕越来越刮目相看了。”
他的声音听不出喜怒,但范闲却感觉自己像是从鬼门关走了一遭,后背已经被冷汗湿透了。
“把李承泽带过来。”李璘对着外面的不良人淡淡地说道。
“是。”不良人领命,身影一闪,消失不见。
很快,一身囚服,带着手铐脚镣的李承泽,就被带到了水榭前。
他比在庆国时消瘦了许多,脸上也没了那种标志性的温和笑容,取而代之的是一片死灰般的平静。
当他看到站在李璘身边的范闲时,那双平静的眸子里,才终于有了一丝波澜。
“范闲?”他有些惊讶。
“二殿下,别来无恙。”范闲对他点了点头,心里有些不是滋味。
第374章 太子之死与二皇子的野望-->>(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