萝卜和大白菜按照0.015元,给了我200斤大白菜150斤萝卜。外加我付了5元换了红薯,全部拿回来了,这些全部是生产队换的,开了证明,许叔要大白兔奶糖奖励工分最高的人。”
王小小把大白菜和萝卜只能先放到车间,这里没有暖气,不容易坏。
中午吃饭的时候,楚队长黑着开着八嘎车来。
“王小小,把你爹化缘来的钢铁搬进去,老子的腿受伤,不方便搬。”
军军:“楚队长,我来搬,我姑姑做饭呢!”
军军跑了过去,把一百多斤的钢铁轻轻松松搬进车间。
军军搬好,楚队长说:“跟王小小说一声,她爹还在化缘,估计今晚回不来了。”
下午,王小小独自走进二科的机械车间。冰冷的空气中弥漫着机油和金属的味道,她却感到一种奇异的安心。
她先取来贺建民化缘来的废旧钢材——大多是卡车的弹簧钢板和废弃机械的传动轴。在旁人眼中的废铁,在她看来却是绝佳的材料。
手脚护甲最先成型。她借鉴了后世外骨骼的理念,用弹簧钢板锻造出流线型的臂甲和胫甲,既保证防护性又不失灵活。每一处弧线都经过精确计算,确保冲击力能被有效分散。
“胸甲?”她摇摇头,“太重了,影响机动性。”
忽然,她眼睛一亮。裁切下一块圆形钢板,打磨边缘,在内侧铆接上皮革衬垫和可调节的背带。一个直径四十公分的圆盾在她手中诞生。
“这才是聪明人的选择。”她满意地掂量着盾牌的重量,“可攻可守,比笨重的胸甲实用多了。”
她想起穿越前在特种部队见过的装备,手下动作更快了几分。在盾牌外侧加上了几道特殊的棱线——这不是装饰,而是能在格挡时偏转棍棒力道的设计。
当最后一件护甲完工时,夕阳的余晖正透过车间的窗户洒进来。地上整齐摆放着的,不是这个时代常见的铁皮罐头般的护甲,而是一套透着未来感的装备。
王小小擦去额头的汗水,看着自己的作品,眼中闪烁着自信的光芒。
王小小的目光落在最后剩余的钢板上。
“头部……”她沉吟片刻,“不能太重,但必须够结实。”
她舍弃了全包围的设计,而是用剩余的弹簧钢板精心敲打出一个类似飞行头盔的半包式结构。顶部呈流线型,两侧护耳,前额处特意加厚,留下观察缝。内衬用的是从旧军大衣里拆出的棉花,用结实的粗布包裹固定。
头盔确实不好看,甚至有些粗犷,但每一处接缝都经过仔细敲打,每一处弧度都为了最大限度偏转冲击。
当这个略显笨拙却异常坚固的头盔完工时,一整套装备在夕阳下泛着冷峻的光泽。
王小小将盾牌背在身后,戴上头盔,感受着这份沉甸甸的安全感。
“这样就够了。”她轻声自语,“灵活,坚固,实用。”
王小小心里抱歉,抢了后世的设计,但是转头一想,她又不赚钱,都是部队的技术工设计的,她拿来给前辈军人使用,不算太无耻。
还要找贺瑾计算一下承受力,这个设计,她绝对不要护甲留下她的名字
不像腿假肢,她是她用后世一成借鉴,九成研发做出来的,她要署名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