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指甲刮了刮,煤块表面只留下一道浅痕,凑近鼻尖闻了闻,只有淡淡的煤烟味,还夹杂着一丝泥土的清香,没有北平煤炭的呛人杂味,显然是上好的无烟煤。
    “如此多的煤炭,品质又这般好,为何不运回大明?”
    朱权终于问出了心中的疑问,他将煤块放回地上,拍了拍手上的煤屑,又道:“大明境内虽也有煤矿,可北平、应天一带的煤炭要么品质不佳,烧起来烟大呛人,要么开采不易,矿洞总塌;
    若是将新洲的煤炭运回,定能解大明的燃眉之急,冬日里百姓也能少受些冻。”
    郑和闻言,并未立刻回答,只是引着朱权往矿场另一侧走去。
    路上的野草刚被割过,留下整齐的草茬,踩上去软软的。
    走了约莫半里地,便听到一阵“叮叮当当”的打铁声,节奏明快,还闻到了一股淡淡的硫磺味,混着煤炭燃烧的暖意,吸一口都觉得胸口发热。
    转过一道山弯,眼前的景象让朱权瞬间停住了脚步,连呼吸都慢了半拍。
    那是一片依山傍水的开阔地,地上砌着三座巨大的土炉,炉身是用黄土混合着稻草夯实的,表面还抹了一层细泥,显得格外厚实。
    炉身高约五丈,底部粗约三丈,往上渐渐收窄,顶部留着一个丈许宽的开口,炉口边缘被火焰烤得发黑,还沾着些许熔化后凝固的铁水,像一圈圈黑色的花纹。
    炉身上开着几个方形的小口,每个小口旁都站着一名工匠,手里握着长长的铁钎。
    铁钎柄是用檀木做的,打磨得油亮,工匠不时往炉内捅动,每捅一下,炉口便会冒出一串火星,“噼啪”作响,落在地上还能烫出小小的黑印。
    土炉旁边堆着小山般的铁矿石,这些铁矿石呈暗红色,表面光滑得像被打磨过,阳光照在上面,能看到细微的金属光泽,显然是经过工匠精心挑选的,没有半块碎石。
    几名赤膊的汉子正推着巨大的风箱,风箱是用硬木制成的,表面裹着铁皮,铁皮上还铆着铜钉,显得格外结实。
    风箱拉杆上缠着磨得发亮的粗麻绳,汉子们握着拉杆时
第四百七十二章 惊喜一波又一波-->>(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