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的心里负担。
    单单是收回的商业税,就足以支撑修建铁路的开销。
    甚至连朝廷储备的大量白银都不需要动用。
    经过群臣的一番商议后,铁路的修建工程自然不会停止。
    修建第三条铁路的征调开始了,有了前两次修建铁路的经验,这一次征调格外极其容易。
    只要是闻讯的流民听到这个消息后,便纷纷动身加入修建铁路的大潮之中。
    随着修建成功的铁路越来越多,大明之中便出现了新的问题。
    那就是在高产的粮种下,大明境内现有的土地,全部被耕种上了。
    即便是以往不适合耕种的土地,也被耕种了。
    这就导致现有的大明境内,根本就没有其他闲置的土地可以耕种。
    凭借修建铁路工程来接济天下间所有流民,显然是不现实的。
    伴随着粮食产量的提升,生活水平的提高,大明的人口数量自然也会不断上涨。
    短时间内,或许不会有什么大问题。
    一旦这些新生儿成长起来后,没有土地耕种,只会让天下间的流民越来越多,问题也会越来越多。
    翌日。
    早朝。
    百官按照惯例一一上前奏事!
    户部尚书杨思义主动站出来开口道:“启禀皇孙殿下!
    如今大明境内人口急剧增加,从而导致土地不足。
    均摊到每一个人身上的土地,已经不入之前的一半了!”
    这个时期,土地就是百姓们的命根子。
    有了土地,才有根,才能够在这里安定下来。
    哪怕是现在的粮食产量足以供应整个大明的需求,但拥有土地的百姓们,依旧会努力耕种。
    而那些没有土地的百姓,只能被迫成为流民,为了生计四处奔波。
    至于那些没有上进心,不知进取的百姓们,很有可能会养成一种不劳而获的习惯。
    只是如今问题并不是很明显,也不是很严重罢了!
    当然,这个问题,就是朱雄英之前一直在心中考虑的问题。
    而群臣听到杨思义的话语后,也看似担忧起来。
    那些自认颇有见识的老臣直言道:“皇
第三百二十八章 皇孙的打算-->>(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