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凌川不放心交给外人办理,唯有让自己人处理才能安心。
次日清晨,连日阴雨终于停歇,天空放晴。
队伍照常起程,只是比起从前,规模明显小了些,除了战死的三十三名士兵外,还有几十名重伤人员留在南亭县驿站养伤,需要等待伤势稳定后才动身返回云州。
接下来的几日,沿途相安无事,但整个队伍的气氛却明显凝重了许多。
每个士兵都绷紧了神经,警惕地注视着沿途的一切动静,有了雾松林的惨痛教训,谁也不敢再掉以轻心。
四天后,队伍来到一个名为灵远县的地方。此地位于幽州腹地,人生地不熟,虽然近几日一路走来都平安无事,但洛青云和苍蝇等人仍然下令加强戒备。
洛青云依照惯例率领斥候先行十里探路,此外更是派出一支二十人的精锐小队,快马加鞭前往下一处落脚点安排住宿等事宜。
灵远县以南十里处,一家简陋的酒肆坐落在官道旁。
这里每天人来人往,快马飞驰,扬起的尘土几乎要将那面杏黄色酒幌子完全掩盖。
经营酒肆的是一对老夫妻,二人膝下一儿一女,儿子参军多年未归,女儿早已嫁做人妇,只剩下老两口相依为命。
酒肆不大,就是路边搭起的一个凉棚,摆着三四张被擦得泛起包浆的木桌。
平日里过往行人要么买二两酒解乏,要么要一碗茶水解渴,顺便歇歇脚。
今早老两口刚开门,便惊讶地发现一名身着洗得发白儒衫的中年儒生早已端坐在那里。
此人五十开外,虽是书生打扮,却透着一股穷酸味,显然,即便是个读书人,也未能考取功名,否则也不至于如此落魄。
中年书生右手边的桌上放着一卷泛黄的竹简,他就这么静静地坐着,时不时望向南边的官道,似乎已经等候多时。
酒肆老妇人觉得此人行为怪异,便悄悄告知老头子。
很快,酒肆老板搓着双手走上前来,面带殷勤笑容问道:“先生是喝酒还是喝茶?”
中年书生转向老者,谦逊地点了点头:
第一卷 第352章 岐山书生!-->>(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