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91章 宾客与菜单(上)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在一直僵持,惹怒了晋王的话,恐怕不是那么好收场。”

    石苞抛出自己的条件。当然了,这是他预想的,司马昭并未点头。

    如果曹奂同意退位,并下禅让诏书,想体面退场。那么石苞就会把这个条件告诉司马昭,并劝说司马昭接受。

    这就是劝人的方式,两头许愿,而不是一上来就把话说死。如果曹奂想不开,那……就只能让司马昭给他上几碟子“硬菜”了。

    果然,曹奂脸上露出犹疑之色,显然是对此有所意动。

    如果禅让后可以当陈留王,还能保留封地,保全家小,那倒也不是不能商量。

    “这个……朕要考虑考虑。”

    曹奂微微点头,没有直接拒绝。

    见曹奂态度软化,石苞也没有更进一步,而是选择告辞离开。

    曹奂这边的工作做通了,他要去劝说司马昭开条件了。

    曹魏宗室不少人都定居邺城,曹奂又被封陈留王的话,将来说不定也是一个隐患。只是,司马氏根基不稳,让曹奂从容禅让退场,留一个好名声,有利于将来的统治。

    反正无论怎么选,都是有利有弊的,石苞会把选项摊开摆在司马昭面前。

    ……

    石守信能够成为青州刺史,除了他在关键时刻帮助司马昭解决了叛乱外,更重要的原因是,他是司马昭安排给司马攸处理杂事的左右手。

    如此他才能受到破格提拔,否则,一个太守的官职就顶天了,一如羊徽瑜当初预料的那样。

    所以石守信来青州当刺史,不是简单的当地方官,而是为了给司马昭次子司马攸,安排封地的各种事项。

    若是没有刺史之权,显然无法在青州铺开局面。换言之,未来司马攸封国的相国,才是石守信的主业,其他官职,都是为此做铺垫的。

    表面上看,这是当冤大头,替人做嫁衣。可是石守信却是知道,司马攸将来永远都不可能来青州。

    对方到青州就封之日,就是举起大旗反叛之时,司马攸什么时候回青州,什么时候就会造反!

    这样的话,司马攸的封国就约等于是石守信自己的地盘了,除非真的到了叛乱那一天。

    顶着司马攸的名头办自己的事情,这是一道非常狭小,又真实存在的缝隙!

    调查过临淄当地农耕情况以后,又过了几天,石守信叫上五十个亲兵,带着慧娘的两位兄长苏绍和苏慎,前往临淄东北面的“巨淀”。

    古人造字的时候,在秦代以前,都是以物造字。一字专指一物。

    如深浅不一的红色,便有:绯、绛、朱、赤、丹来一一对应。

    而淀字,便是专指浅水大湖。非大非浅的,都不能用这个字。

    来到大淀岸边,看着远处湖水中夹杂着露出来的水草,远处茫茫一片,一眼望不到头,石守信也是不由得感慨大自然造物的神奇。

    此处由数条河流汇聚而成,全是活水。

    最深处两米不到,最浅的地方,石头都露在外面。虽然到处都是水,却又不方便行船,稍大一点的船就很容易搁浅。

    随着季节不同,这里的水深也会有些变化,冬季岸边结冰但稍远处却不会结冰。此刻正值初夏时节,到处都是成群结队的水鸟在飞翔。

    好一副勃勃生机,万物竞发的姿态啊!

    “你们来青州也有些时日了,平日里也在临淄周边四处观察。

    关于齐王的王宫建在何处,你们有什么想法么?”

    石守信翻身下马,回过头看向苏绍与苏慎二人询问道。

    “卑职驽钝,不知使君有何奇思妙想呢?

    我兄弟二人都是听命行事。

    临行前,齐王吩咐我们只需听石使君吩咐便是。”

    苏绍非常光棍的说道。

    对他这样恭顺的态度,石守信很满意。

    因为这座齐王宫,将来司马攸根本不可能来此居住,实际上约等于是石守信本人的私宅。

    对自己的宅子当然要上点心呀!

    之所以要建在这里,一来是名义上为了司马攸将来打算;二来,也是彰显齐王的威严,他毕竟是司马昭的嫡子啊!

    哪怕宫殿建好了空着不住,也不能不建!这是个非常严肃的政治问题。

    “以石某之见,这齐王宫的选址,颇有些讲究,不能随便决定。

    首先齐王宫不能建在临淄城内。城中狭小逼仄,齐王宫又不能建得太小,到时候总不能将城中百姓赶出来,对吧?

    而且临淄乃青州州治,府衙亦是坐落于此。

    刺史住城内,齐王将来也住城内,一旦有事,二人谁主谁次?

    这样多少有些不方便的。”

    石守信意味

第191章 宾客与菜单(上)-->>(第2/3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